by Austin Chen
壽險從業經驗18年,從單一保險公司,轉換到保險經紀人公司,透過自身經歷,經由業務員的角度,分享保險相關資訊。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 target="_blank">SoundOn</a>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11/27/2020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April 21, 2024
突然想到用聲音記錄自己的業務工作
January 31, 2024
逐字稿連結: https://docs.google.com/document/d/1a_bh75ri4dlY02nBh2eRtH67Ba1l7kmC8HC0k3gLJxA/edit?usp=sharing 傳承的時候 我相信 您也會蠻擔心的 就是 太早規劃是不是會喪失控制權 因為 就是太早規劃 孩子有可能太早拿到資產 他不懂得珍惜 太晚規劃又怕來不及 所以呢現在 我要跟你分享的一個方案 就是在您五六十歲的時候 如果可以非常清楚 整個規劃的方向跟流程 相信您會安心很多 因為時間充裕 我們比較能夠利用贈與的免稅額 得到合法的節稅的空間 這是安全的 你也可以學習如何鞏固你的控制權 整個規劃的流程就是要及早規劃 但不一定要現在就交出控制權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當中 我們會再進一步去評估 在未來整個資產扣稅 大概需要預留多少稅 您大概是屬於 不動產多 還是其他金融工具金融資產比較多 原則不動產多的人 壓縮效果是比較大的 那當然我們要實際去算出來 您大概會需要扣到多少的稅 如果規模夠大 比如您的扣稅資產已經超過上億 可是您現在又到75歲了 您可能可以在跟上帝喝咖啡之前 可能10年還是12年 因為死亡前兩年的贈與 還是會來不及 那這十年當中 我們就可以稍微評估一下 如果可以在生前的贈與 跟身後的移轉 在稅負上都控制在10% 甚至15% 都比未來集中在20%要好很多 所以這些都是我們需要去做一些模擬跟評估 在整個租稅規劃當中 非常重要的就是對於長輩來講 想要提高控制權 我們就會走預留稅源的路徑 因為資產都在您名下 您並沒有在生前交付出去 那這樣的保單 通常是以您自己為被保險人 或者您的體況不是可以承保很高額 那您可以當要保人 只要通過保全變更您的被保險人 他們就可以在生前 也在完稅前就先拿到現金了 降低稅負就是您覺得在適當的時機 您的孩子可以讓您信任 您也願意交付這樣的一個資產給孩子 自己學習做管理的話 那我們就會試著用您的子女, 來當被保險人或要保人的規劃方案, 那我在這邊呢, 跟您好好的去聊一下, 就是如何在安心退休跟傳承, 然後同時兼具預留稅源到結稅, 這些 對高資產客戶特別的重要, 所以我畫出來, 一般人在退休到終老, 這中間會有一個亞健康, 也許您這個在這個階段, 答案並不是很正確, 因為您的孩子有可能才幾歲, 二三十歲, 您不見得覺得他有管理資產的能力, 所以在這個時候, 談談您的退休規劃, 我是您的財務顧問師, 我就要去評估, 未來可能在亞健康之前, 有可能任何時間會想要做傳承嗎, 所以呢我們找到的第一個方法, 如果您現在體況都不好, 而且您也覺得您不太可能有一些資產, 您想要掌控, 那我們可能會用您當要被保險人, 生存金滿期金受益人, 全部都是規劃您自己, 這退休金也是照顧自己, 但是, 是以您的小孩當身故保險金的受益人, 這樣子的話, 我只要去做分年給付 也可以達到定期定額給的一個效果 這邊有沒有問題 那第二個是兼具的方式 就是 我有可能現在先照顧好自己的退休 可是我很難講 也許我的孩子到三十幾歲了 成家了 我也會希望有些資產可以交付出去 就給他們自己管理 那在這樣的情況下 我們可能就會以子女為被保險人 然後暫時以您當要保人 跟生存金受益人 其實都在保障您的退休生活 這時候是沒有做贈與 但是我為了擔心說 萬一在哪個時點想要贈與 所以我可以在規劃的時候預留空間 每一張保單繳費屆滿的保價金 會控制在244的範圍內 方便在任何時點 每一張保單要移轉給下一代的時候 只要變更要保人跟生存金 受益人為小孩 這張保單就這里出去了 這邊有沒有問題 我說的是如果金額非常的大 他這個保單很大 那你要拆到244 你要拆幾十張太久了 若夫妻感情還不錯 可以變成732萬 這一張保價金是732萬 您只要通知我 在任何的時點您想要贈與給小孩 我就會幫您貸出488萬 然後貸完款之後才變更要保人 這個順序是要搞清楚 我們通常是在12月20號先做貸款 然後貸款下來之後 變更要保人 然後跨年之後 這488萬是在媽媽的賬戶 他就贈予244先生 然後兩個人再分別贈予給小孩 之後去還掉貸款 這樣的保單就完成了 這一張保單的一轉 我要幫您預留渠道 您需要了解的是 現在也許擔心交付控制權 所以我只是保留 您未來會不會改變這些想法 那這個方法就是 蠻多高資產客戶 都會用的一個方式 就是在亞健康初期 或者您小孩讓您比較安心的時候 我們才做逐步的贈予 那這樣這樣的一個贈與的前提 因為以您的退休規劃為核心 所以我們會透過您的資產配置 了解您到底在多少的被動收入情況下 是覺得安全的 這些資產就可以掌控在自己手里 剩下的就可以按照順序去做移轉 就剛才那個客戶一樣 所以用這個圖表讓客戶了解 像這是我規劃的個案 因為他有絕大部分的資產其實在境外 所以他國內只保留他退休夠用的錢 大概就在一兩百萬美金 然後因為他退休 大概也只需要6萬塊上下的美金 就可以解決他退休金了 那麽他也希望說在這個規劃的同時 又具有紀念跟傳承的價值 所以我們就以媽媽的生日那一天 去做一些規劃 那小孩子呢 他想要照顧的 比如說啊 這一戶啊 每一戶都是120萬 只是在生日禮金規劃的金額大小 他會看小孩子管理資產的能力好不好 像這個三女兒管理的能力比較弱 所以他就保留比較多的保價金 是在保單 讓他每一年可以穩穩當當的領36,000 他就不用理財了嘛 他就拿著生存金 就可以照顧到他身故為止了 好那管理能力比較好的 他就意思意思 讓他們有單筆可以運作的空間 這些都是一種彈性 所以我也要深度的去了解 您跟孩子之間的信任 誰是比較會理財 誰的管理能力比較好 我們應該如何去配置 然後最重要就這個分母 就保價金 這保單一解約就有這些錢 如果不解約就會有這些生存金 這個生存金 如果再結合您的生日去做規劃 以後你領了 或者百年之後 看他們自己領 都是在您的生日那一天 哇客戶突然眼前一亮 他覺得這就是他要的東西 但我知道呢 這樣的規劃 其實就可以避免 大額的金融性資產的傳承了 而且定期定額給的傳承是會比較 令我們的客戶是比較安心的做法 那在這樣的一個規劃的流程 其實呢你已經都做好交代了 只剩下不動產的部分 要怎麽樣去做一個交代 然後 有沒有想要完成一些公益的啊 或者 因為其實所有金融性的商品都可以放放在保單 只要指定身故受益人就可以完成分配 OK
January 23, 2024
財富管理嚴格來講 它會包括到風險管理投資跟退休金 到財富傳承 在這三大架構當中 事實上它是有順序的 如果我今天剛出社會開始找工作 風險管理也一定是最重要 因爲你還沒有積累一大桶金 之前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保證你的收入不中斷 還有支出不增加 醫療支出不增加 這個就是我過去跟您花了滿多時間去建構的風險管理的一個規劃 那麼隨著時間軸 您在工作當中可能會有薪資或執行業務所得 你平常的生活透過這個所得去支付你的基本生活支出跟品質生活支出 那我的工作是協助你可以存下你應該要存下來的錢 去怎樣去積累 到你退休的時候 我需要協助你去建構一套更安穩的被動所得 那麼在個人理財的被動所得包括五大被動所得 我們從整個金融工具的安全性的順序來看 所謂的安全就是這個本金的波動跟變現性 波動小 變現性好 我們說它叫做最安全的工具 就是定存 對嗎 定存最大的問題就是無法抵抗通膨 因爲它就是太安全了 所以它的報酬率是比較低的 那麼在進階到儲蓄險 通常是定存多一倍的報酬 但是他必須要熬過繳費的期間 那麼他就到了繳費期間過後 他任何時間的現金價值就是只會遞增 那這個我們講它就是一張沒有到期日的定存單 那接下來可能要得冒一點風險 會有所謂的債券 如果你的資金去買債券 會配債息 這個債息也是很好的被動所得來源 你平常投資股票 它可能會配你股息 股息也是我們在被動所得當中也是非常重要的來源 如果你有不動產 會產生什麼 租賃所得這五大被動所得 我們會根據風險低中高原則上低的風險中低風險的工具是解決基本生活 你在退休的基本生活 你一定不希望冒太多風險吧 然後中高風險再來解決 品質生活對不對 那當你在整個退休規劃做到夠完整之後 你行有餘力 可能還有其他資產 有可能是有公司的股權對不對 或者就是有不動產 有一些股票我想知道就是您除了照顧好自己 接下你會希望優先照顧的是誰 是你的配偶還是孫子女還是子女 或者是做公益 那麼在這樣的一個情況下 我們會去根據稅務的一個規範 讓您了解你生前在不影響退休生活的情況下做好財富傳承 也可以照顧好你的下一代 那麼你可以在生前適度的做移轉 也會讓你在整個未來的遺產稅就可以適度的降低 那麼到底你要怎麼照顧你的下一代 你希望是定期定額給還是單筆給 還是你希望兼具 這些問題都是我的工作 所以可以說是從你出生一直到人生終老 我們在整個財富管理就是希望不管任何時間 當你跟上帝喝咖啡 你都可以說你非常的安心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