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Tony Chan
令銷售成為快樂的工作,是我的使命。 🔶前香港上市公司Top Sales 🔶香港銷售培訓師 🔶暢銷書《爆數》系列作家 🔶累積學員人數逾3000人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11/11/2024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March 13, 2025
<p>每隔一段時間就會聽到有人說,是不是又改了演算法了?我的貼文 、我的影片的流量,突然間少了很多,有沒有人知道改了什麼。有接觸過社交平臺的朋友都應該會知道,演算法就是流量的分配機制,它決定了你的帖文,或者你的影片可以給多少人看到。如果你是透過社交平臺推廣生意,這個甚至乎是決定你有多少生意的主要因素。有人甚至乎打過一個比喻,就是說如果你玩社交平臺而不認識演算法,就好像你駕車但不認識交通規則一樣。你不單止去不到終點,還會因為觸犯交通規則而被罰很多錢。所以每一個打算在社交平臺上推廣生意的人,都必須要認識演算法。這集節目就和大家探討一下,社交平臺演算法背後的機制和原理,想知道的就要完整觀看本期節目。首先我們要跳出用戶的身份,從社交平臺的角度去理解演算法。也只有這樣,你才可以真正明白什麼是演算法。無論任何社交平臺本質上它都是一個平臺,它沒有生產任何內容,它只是提供一個內容發佈平臺,去連接不同的用戶。而社交平臺是很希望透過不同的手法,去增加用戶的數量以及用戶使用的時間,從而達至最終的商業目的。而如何令到更多用戶使用,和使用更長的時間。方法就是要令到用戶,可以接觸到自己感興趣的内容。你可以想像到,如果你每次上去社交平臺所看到的内容,都是你沒有興趣的內容。你在這個平臺上面所花的時間就會減少,甚至乎最後放棄這個平臺。因此平臺需要一個機制,去判斷用戶對什麼內容有興趣,從而推送相關的內容,而這個機制就是演算法。例如IG它會根據你的互動歷史去推送内容,例如你comment like share過,一些日本的帖文,它就會推送更加多相關的內容給你。IG也會偏向推送原創內容,如果大家都不創作新內容的話,大家在IG上面看到的東西就會千篇一律,用戶也會很快厭倦而離開。同時IG也會對一些畫面質素比較好的、圖片或者影片派送更加多流量,這個相信很容易理解。如果你在IG看到的都是一些很爛的圖、很低清的影片,相信都會影響你玩IG的意欲。相信大家對以上這些演算法的偏好,都不會覺得很難理解很陌生。事實上當我們嘗試理解演算法的時候,我們可以想得很複雜,但也可以想得很簡單。複雜在於演算法是社交平臺的最高機密,如果大家都知道演算法的完整機制,就會嘗試去找這個機制的漏洞;而如果一旦出現漏洞,整個機制就會崩潰。所以上網問人知不知道演算法改了什麼,這類問題是不會有人給你答案的。但另一方面演算法也很簡單,它是一個內容推送機制,目的是留住用户。無論演算法怎樣改,最終都是為了達成這個目的。演算法是為了推送優質內容而存在,所以你應該研究的不是演算法,而是怎樣才是優質的內容。與其你去研究應該用什麼hashtag,應該早一個小時還是遲一個小時發片,不如花時間研究一下對於你的受眾來說,什麼內容對他來說是有價值 、有興趣、又或者研究一下,怎樣提升你在内容上的表達能力。謹記演算法是為內容服務的,做好内容,演算法就會成為你的朋友。如果你認為本期節目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你留言、 讚好、 分享。如果你想深入學習銷售技巧,也可以點擊影片資訊欄中的連結,我有些課程給大家參加。我們下次再見!</p>
March 13, 2025
<p>大兒子現在八歳 ,有一天他問我,他說:「爸爸賺錢是不是很難?」相信在看節目的觀眾,如果你是爸爸或者媽媽,你的小朋友到了差不多階段,都會問你這條問題。不知道你會怎樣回答呢?而更加重要的是 ,你自己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因為你的答案代表了你對財富的觀念,而你這個財富觀念,是有機會遺傳給你下一代的,本期節目我會分享一下我的答案。即使你現在不是為人父母,這個答案對你來說一樣很重要。如果你想知道的話,就要完整觀看。首先和大家介紹一本書,就是這本《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書中有一個非常好的比喻,令大家很容易理解,一個人的財富觀念和他自己的關係。書中說,有一日如果你在電腦中打印一份文件出來,發現文件上有錯字,然後你用塗改帶將錯字遮蓋,之後再打印另一份的時候,你認為新的文件,會不會繼續出現這個錯字呢?答案很明顯是會,真正要做的是從根本出發,修改電腦裡面的錯字,那你印出來的文件才會正確。作者想用這個比喻去解釋,為什麼有些人無論多辛苦去工作、多努力去讀書,結果都是沒有辦法獲得財富,原因是他沒有從根本出發。從我們的意識層面,植入一些正確的財富觀念。當你的觀念錯誤,就好像電腦的文件打錯字不修改,出來的結果永遠都是錯的。而我們的意識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其中一個很主要的因素就是原生家庭,即是我們的父母。父母在我們小時候,還沒有批判思考能力的時候,他為我們植入的意識,我們會照單全收。他為我們植入什麼意識,我們就會擁有什麼意識。所以當我大兒子問我賺錢是不是很難的時候,這條問題我要非常小心去解答。如果我回答他賺錢是很難的,這個意識就會植入他的腦袋,將來他賺錢就會很難; 但如果我回答他賺錢很容易,我又怕他會覺得什麼都不用做就可以賺到錢,令他存在一些僥倖的心理,所以我要很小心給他這個答案。而我给他的答案就是「賺錢不難,不過要用對方法」。事實上如果純粹討論賺錢難不難這件事,從某種角度說,賺錢真的不難,甚至是非常容易。大家一定曾經吃過一些不太好吃的餐廳、看過一些不太好看的電影,總之一定買過一些,自己不太滿意的產品或服務。但即使你再不滿意,錢都已經給了,所以在這個角度說,賺錢一點都不難。因為即使做得很差,都可以賺到錢。真正困難的是賺到錢之餘,還要滿足到對方,而要滿足到對方就需要方法,包括首先你要知道對方需要什麼、什麼會為對方帶來滿足感,然後你就要設計、演繹你的產品和服務、管理客戶的期望,這些全部都是方法。而現在看節目的你,即使你沒有下一代,如果你的腦海中,都有賺錢很難的意識,我都希望你從這一刻開始,把你的意識重新設定為。賺錢不難但需要有正確的方法,當你開始這樣想的時候,你的意識就由抱怨或情緒性的發洩,變成找方法,而找方法就是一個正面的思考角度。而如果你有下一代,就更加需要在他意識未形成之前,為他植入一些正確的觀念。如果你認為今集節目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你留言 、讚好 、分享。而如果你想深入學習銷售技巧,可以點擊影片資訊欄中的連結,我有些課程讓大家學習。我們下次再見!</p>
March 13, 2025
<p>已故的信報財經專欄作家,曹仁超先生, 在他的專欄中經常說一句話,就是:「有智慧不如趁勢」。意思是在投資市場上,趨勢比投資策略和投資技術更加重要。當趨勢形成之後,你只需要順勢而行就能賺錢。所以你不難發現,在投資市場暢旺的時期,市面上四處都是股神,因為大趨勢之下賺錢機會多。即使技術層面不算好出眾,都一樣賺到錢。當然趨勢完結之後,這些股神就會不見了。到時就會如巴菲特所說:「水退才知道誰在裸泳。」 當投資市場回復平靜之後,就只有有實力 、有技術的人,才可以繼續賺錢。做市場推廣都一樣,市場推廣有很多不同的策略,可以做廣告 、請明星KOL或者網紅代言 、辦活動,線上線下各種模式都有。但是再高明的市場策略,都不及掌握市場趨勢重要。在趨勢面前,策略是一文不值的,所以做市場推廣一定要懂得借勢。今集節目會和大家分享兩種借勢式宣傳,令你做到本小利大。想知道就要完整觀看這集節目。第一種借勢式宣傳,就是抽水!抽水的意思即是,當市場上出現了一些熱門的話題,我們就借著這個話題去做宣傳。由於很多人在關注熱門話題,你借他的勢去宣傳,你的宣傳都會獲得更多的關注。香港其中一個做借勢宣傳,最成功的企業就是IKEA,它在社交平台上的貼文,往往可以緊貼熱門話題,利用熱門話題宣傳自己的產品。例如較早前有人質疑冒險樂園掉彩虹,代幣的直徑大於彩虹的闊度,令到代幣一定會出界,這件事引起了社會當時的廣泛討論。在很短時間內,IKEA的Facebook發出了一個帖文,宣傳它的彩虹地毯,外形和冒險樂園的掉彩虹真的非常相似。不少網民都評價IKEA這一次是靚抽,說穿了其實就是IKEA借冒險樂園的勢,宣傳自己的產品。過去我自己都會時常做一些借勢式的宣傳,例如早前國泰乘客的衝突事件。我發佈了一條短視頻,發表自己對這件事的意見。這件事當時是引起了中港兩地的廣泛關注,所以我的影片短時間內,獲得了大量的流量,但其實這條影片的製作是非常簡單的,見解也不算是十分的精闢。流量好的原因只是因為我懂得借勢,也再一次證明在趨勢面前,技術的重要性是會降低的。另一種借勢就是借新興產業的勢。當一個新興產業出現的時候,基於新興產業的參與者比較少,借助新興產業的勢頭去做宣傳,可以大大減少你在宣傳上的競爭。例如剛剛有iPhone出現的時候,手機Apps就成為了一個新興產業。早些擁有手機Apps的企業,就會早一步佔據新渠道去接觸用戶;又例如前幾年的NFT熱潮,各大品牌都爭相推出自己的NFT作品,借NFT的勢去為自己宣傳;直到現在的AI,很多產品很多企業,都將自己加入AI的元素,去提升它的宣傳。同樣地都是借助新興產業的勢頭,作為宣傳工具去宣傳自己。但是另一方面大家都要小心,正正因為新興產業存在著很大量的信息差,所以當中也都牽涉很多不良分子,借助這些信息差去做不法的勾當,大家一定要小心。當大家遇到趨勢的時候當然就要把握機會,但是趨勢什麼時候出現,是沒有人可以預計和控制的。所以不要為了盲目等待趨勢,放棄學習技術和策略;反而技術和策略,才是你長期達至成功的根本。情況就好像,你雖然可能有橫財運,但是你總不能夠靠橫財來生活;所以雖然我們可以借勢,但是不要忽略自己都要懂得做勢。如果你認為這集節目對你有幫助的話,歡迎你留言、 讚好, 分享。如果你想深入學習銷售技巧,也可以點擊影片資訊欄中的連結,我有些課程給大家參加的。我們下次再見!</p>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