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歷史學柑仔店作者群
2014年4月4日,一群志同道合的歷史學者,因太陽花學運的契機,創辦歷史學柑仔店,並以理念「從臺灣思考歷史書寫」發表面向大眾的史學文章。當時臉書(Facebook)是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平台,柑仔店經營至今也累積了3萬多人次的粉絲。 今天,社群媒體以極快的速度更迭,年輕世代除了使用臉書與IG瀏覽貼文,也漸漸興起一陣以Podcast節目吸取知識的浪潮。作為歷史學者自發的非營利知識傳播平台,柑仔店決定結合AI的力量,將一篇篇文章轉化為容易吸收的Podcast節目,讓喜歡柑仔店的朋友也能用短短5分鐘的時間,在通勤路上或運動時,吸收一則歷史小知識。 那還等什麼呢?快來光臨歷史學柑仔店,包準讓您滿載而歸! ➤歷史學柑仔店IG 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 ➤歷史學柑仔店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 target="_blank">SoundOn</a>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9/28/2024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April 11, 2025
【柑仔店新品上架】 〈生成式AI與歷史學研究〉 胡其瑞(彰化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副教授) GAI「怪獸」會怎麼樣對學術研究造成衝擊? 到底,GAI在史學研究上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而我們是不是也劃錯了GAI在史學研究上的重點? 「就人文研究者的角度而言,GAI與我們一般所稱的AI不大相同,傳統 AI 多需要透過程式語言來操作以幫助使用者整理資料或分析數據;而 GAI 更像是『一起寫作』或『共創思考』的夥伴,研究者可以透過自然語言的對話、提問,引導它生成文本、重組觀點,模擬不同立場的論述,甚至請求GAI協助我們處理資料,也大大降低了人文研究者接觸AI的門檻。自2022年底ChatGPT 3.5上線以來,學術界紛紛開始探討這個GAI『怪獸』會怎麼樣對學術研究造成衝擊?儘管支持使用者有之,但擔憂者亦有之,GAI的到來就像一塊石頭投入了湖心,激起了層層的漣漪,時至今日,GAI為史學界所帶來的衝擊仍是方興未艾,甚至有日益波濤洶湧之勢。然而,愛用GAI的歷史研究者真正用對了GAI嗎?反對GAI的歷史研究者又真的『怕對了』嗎?」 前陣子流行用ChatGPT生成「吉卜力風格圖片」,你玩過了嗎?就如同誤用達文西去畫LINE貼圖,作者指出大眾可能誤解了GAI的真正價值,而忽略其深層能力。對人文研究者而言,GAI不僅是資料處理工具,更是協作夥伴,可透過自然語言互動生成文本、重組觀點、模擬立場,大幅降低進入AI應用的門檻。 回顧傳統史學方法,杜維運老師的「劄記」、「卡片」製作,正與現今數位人文研究中的「詮釋資料(metadata)」概念相通。GAI能協助史料的結構化處理,例如從古契書中自動提取立契人、受買人等資料,並生成可供分析的表格格式。此外,GAI也能辨識文本中的人名、官職、地點與人物關係,如中國歷代人物傳記資料庫(CBDB)團隊所示,透過適當的指令控制,甚至能避免幻覺(hallucination)帶來的錯誤資訊。 進一步地,GAI亦可應用於跨文本比較研究,如不同時期、地點、作者的史料分析,或文本風格的語言統計,以發現潛在的歷史意涵。以「馬偕日記」數位人文資料庫為例,作者展示如何透過GAI拆解與重組日記文本,建立人物關係、地圖分布與時間軸分析,開啟日記研究的新視角。總結而言,GAI為史學研究提供了工具創新與方法革新的契機,但前提是研究者須準確理解其用途與限制,方能發揮最大價值。 本週的柑仔店新品,跟著胡其瑞的腳步,一起來看看怎麼用AI技術做史學研究! ➤閱讀全文請至 <a href="https://wp.me/paSMXO-26f">https://wp.me/paSMXO-26f</a> ➤歷史學柑仔店IG <a href="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a>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March 28, 2025
【柑仔店新品上架】 〈從「李約瑟難題」到李約瑟的醫學難題〉 郭文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科技與社會研究(STS)領域中廣泛探討的「李約瑟難題」對東亞科技史有什麼影響? 直到現在,「李約瑟難題」仍然被討論嗎?又能從中延伸出什麼具有意義的變題? 「如果擴大這個醫學難題,李約瑟或許會重新思考未來醫學裡中醫的位置。1966年時李約瑟曾樂觀表示作為文明的一環,普世科技來自技術與發明的積累,之後是它們的會合(transcurrent points)與融合(fusion),從數學、物理與天文學開始,之後是植物學與醫學,之後是化學。醫學相較於其他學科是困難案例。雖然中西的會合不算晚,但因為磨合困難,還需要點時間才能由近代科學一統江湖,完成融合。但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寫作,由下而上整理課題的過程裡,魯桂珍與李約瑟開始反思既是科學,也是技術與藝術的醫學。『什麼是中醫?』與什麼是『傳統中國的醫療』(medicine in traditional China)」成為他的另一個難題。」 文章回顧了作者在科技與社會研究(STS)領域的學術歷程,並探討李約瑟(Joseph Needham)及其提出的「李約瑟難題」對東亞科技史的影響。李約瑟本身出身醫學與生物化學領域,但因戰時來華進行科技外交,轉向中國科技史研究,並開展了鉅著《中國之科學與文明》。 李約瑟不僅記錄中國科技史,更顛覆歐洲中心的科學認知,使科技史學界開始重新審視全球知識的多樣性。李約瑟的醫學難題,特別是與中醫的關聯,體現在他對中國傳統醫學的研究與現代科學之間的張力。他在《中國之科學與文明》中深入探討中醫的理論與技術,並對針灸、草藥療法等傳統醫學成就給予高度評價。然而,這些研究也引發一個關鍵問題:為何中國沒有發展出與西方現代醫學相當的生物醫學體系?這與「李約瑟難題」類似,即中國擁有深厚的科學知識傳統,卻未能轉化為近代科學體系。 在STS(科技與社會研究)視角下,學者們開始重新評估李約瑟的觀點,並關注全球科技史中的多元醫學模式。當代研究者認為,中醫並非停滯不前,而是發展出不同於西方生物醫學的知識體系。這種觀點促使學界跳脫「李約瑟難題」的框架,轉而思考如何理解傳統醫學的發展脈絡,以及它在現代醫學中的角色。這也反映出科技史研究從「發現與缺失」的視角,轉向「多元科學」的探討,使中醫在全球醫療史的討論中獲得新的詮釋。最終,STS研究的發展促使學者以更廣闊的視野評估李約瑟的學術遺產,並將科技史與當代醫療、社會變遷等議題結合,開拓新的研究方向。 本週的柑仔店新品,跟著郭文華的腳步,重新認識李約瑟與科技史的關係! ➤閱讀全文請至 <a href="https://wp.me/paSMXO-25V">https://wp.me/paSMXO-25V</a> ➤歷史學柑仔店FB <a href="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a> ➤歷史學柑仔店IG <a href="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a>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March 21, 2025
【柑仔店新品上架】 〈宣誓與納粹禮〉 吳宗謀(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台灣首向前伸直的宣誓動作,為什麼與納粹禮那麼像?兩者有什麼關聯嗎? 其中,「誓」的文化與法律意涵又有哪些? 「無論是法律上有規定的就職宣誓或運動會宣誓,或者是法律沒有規定的宣誓,總是有人質疑台灣的宣誓動作是不是來自納粹德國或法西斯義大利。由於義大利版的法西斯主義曾經引起包括訓政時期中國的關注,這個質疑並非完全沒有根據。但是真的是如此嗎?所謂納粹禮指的是『右臂和右手伸直並垂直於胸口或稍微舉起,手心向下』。按照這個描述,首先可以確定的是台灣的宣誓典禮上確實有不少類似的動作。根據官方紀錄,起碼21世紀台灣的總統們看來似乎都是如此,甚至連保護總統、衛戍首都的憲兵也是如此,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納粹禮的定義是右臂伸直,手心向下,而台灣的宣誓確實存在類似動作。然而,宣誓行為自古即存在於不同文化,例如原住民族的立誓儀式,或是西方基督教的誓言與許願。因此,單純從動作判斷其淵源,並不一定準確。宣「誓」不僅是表達決心或約定,更涉及儀式與社會價值。例如,台灣漢人社會的立誓行為可分為軍誓、效忠誓、公職宣誓等,這些誓言背後蘊含信任與約束力。 對比佛教與基督教的觀點,作者認為「誓」與「願」不同,前者可能包含善惡,後者則僅指向善行。此外,基督教文化將結婚視為許願,而非發誓,並對誓言採取較嚴格的規範。最後,中世紀教會法區分不同類型誓言的方式,並借用文法學的分類來區分發誓與許願,顯示誓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多元性。 本週的柑仔店新品,作者透過歷史與文化的脈絡,分析台灣宣誓與納粹禮的異同,並討論誓言的社會與法律意涵。究竟「宣誓」背後藏著什麼樣的學問?跟著吳宗謀的腳步一起來探索吧! ➤閱讀全文請至 <a href="https://wp.me/paSMXO-25I">https://wp.me/paSMXO-25I</a> ➤歷史學柑仔店FB <a href="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https://www.facebook.com/historyforumtw</a> ➤歷史學柑仔店IG <a href="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https://www.instagram.com/historykamatiam/</a>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