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聯經出版
【聯經書房 · 點亮思想】 由聯經知名文史哲的作家、學者,以及聯經編輯等專業人士擔任講者,依據時事與議題,搭配聯經出版適合的書籍,提供不同的人文思想觀點與深度觀察。在這個訊息龐雜,世界急遽變化的時代,讓您能快速掌握書籍中的黃金知識要點,高效率的吸收資訊。 ──現在,就讓我們用聲音,陪伴您一起進入浩瀚的知識之海。 【經典聯聯看】 ★★ 聯經50週年特別企劃,50種跨時代經典說書計畫 ★★ 慶祝聯經出版50週年的時刻,精選出具代表性的50種經典作品,精心策畫的全新Podcast節目。 2024年3月15日起,每週五中午12:00更新。 由聯經出版發行人林載爵、《聯合文學》雜誌總編輯王聰威、聯經出版總編輯涂豐恩、聯經出版副總編輯陳逸華擔任各集主持人,每集以一部經典及一個主題,邀請熟習該作品的個領域專家學者、譯者與作家,帶領我們進入作品的世界,在資訊紛亂的時代,告訴你該如何又為何要重讀這些作品。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 target="_blank">SoundOn</a>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6/9/2020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March 7, 2025
主持人|林載爵 聯經出版發行人 來 賓|鄭治桂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美術學系助理教授 ⠀ 本集節目邀請到鄭治桂教授,和聯經出版發行人一起談世界藝術史的最佳入門書──《藝術的故事》。《藝術的故事》全書超過400張圖片,包含大量的藝術、建築、雕塑等視覺作品,作者宮布利希以圖象輔佐文字,使讀者能夠更直觀理解藝術品敘述。內容清晰闡釋了藝術潮流與藝術概念,讓我們看到藝術史在傳統中不斷更迭變化的過程。可以說《藝術的故事》不只是一本藝術史書,更是一趟橫跨時空的藝術之旅,幫助我們理解人類文明如何透過視覺藝術表達思想與情感。 核心觀點及寫作風格 藝術史作為一門學科,直到19世紀才逐漸成型。早期的藝術書寫多為藝術家傳記,強調個人創作。並且,當時學者普遍認為藝術史應聚焦於風格,因為風格是時代孕育的結果,藝術家只是其中的表現者。宮布利希則持不同觀點,他在《藝術的故事》中強調藝術家才是核心,並提出「沒有藝術,只有藝術家」的概念。他的寫作策略是讓人「看」藝術,而非僅讀藝術史,因此刻意去除「歷史」的沉重感,使其成為一個個生動的「故事」。 藝術會不斷向前演進 藝術是否進步是一個具爭議性的問題。有人認為藝術萬古如一,僅是增減變化,並無真正的「進步」。但宮布利希則認為,藝術雖非線性進步,卻處於不斷「演進」(evolution)的狀態。每個時代的藝術家都渴望證明自身存在,他們在前人基礎上改變、創新,增添新的元素,也勢必捨棄某些舊有特質。因此,藝術的發展是一種取捨的歷程,並非單純的進步或退步,而是藝術家主動選擇如何表達自身時代精神的結果。 藝術的社會功能 鄭治桂教授坦言藝術從來都具有社會功能,早期藝術並非為美而生,而是為宗教、巫術、死亡儀式或實用目的服務。例如,古希臘的藝術兼具裝飾與功能性,而19世紀以前,藝術始終承載社會用途。藝術的存在本身即具有功用,即便藝術家創作純粹為了表達,作品仍會影響社會。因此,無論是宗教雕塑、學校建築或服裝設計,藝術始終與生活密不可分,並且在不同時代發展出多元的社會價值。 🎧本集重點 03:37 淺談宮布利希論藝術的核心觀念 07:52 何以成為藝術史入門必讀之作? 11:00 《藝術的故事》對後世欣賞藝術的影響 15:20 從時代文化來賞析藝術作品 20:55 淺談藝術是否會進步 22:43 《藝術的故事》將非歐洲的藝術擺在什麼地位 26:13 淺談藝術是否具有社會功能 30:34 談論藝術應該保留在菁英主義還是更趨向大眾化 32:17 今年我們如何看待《藝術的故事》作品地位 39:00 朗讀書中片段 ⠀ 📙聯經50書單:<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a>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a>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a> ⠀ 🛒本集書單: 📙《藝術的故事(暢銷10萬本.維拉斯奎斯名畫〈宮女〉紀念書衣版)》:<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LS1900020303">https://linkingthink.com/LS1900020303</a>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February 27, 2025
主持人|涂豐恩 故事StoryStudio 創辦人 來 賓|楊儒賓 國立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特聘教授 ※本集節目於2024年錄製 ⠀ 牟宗三先生是中國現代著名哲學家,新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致力於中國傳統哲學與西方哲學的對話,試圖在現代背景下重建中國文化的價值體系。本集節目邀請到等身著作的楊儒賓老師,跟我們一起談談中國哲學思想經典之作《中國文化的省察》。本書是由五篇講演稿集結而成,旨在深入探討中國文化的現狀與未來發展。在這部作品中,深入探討了中國文化的特質、優勢以及面臨的挑戰,並強調在全球化背景下,重新審視和反思中國文化的必要性。 ⠀ 何謂新儒家的「新」 新儒家認為,他們並非全新的哲學流派,而是儒學發展的「第三時期」。第一期可追溯至孔子、孟子時代,當時儒學面對道家、法家的挑戰,建立了最初的思想規模。第二期是宋明理學時代,當時佛教東傳影響深遠,儒學透過理學發展成功回應佛教的挑戰。第三期即是近代,新儒家面對的是來自西方自由主義與共產主義思想的衝擊。他們認為,這些現代思潮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涵蓋政治、學術、宗教等層面。因此,新儒家提出「新三統」概念,即政治上的「新正統」、學術上的「新學統」、文化上的「新道統」,以應對這場思想與文化的變革。其中,「新正統」強調在華人世界建立符合現代價值的政治體制,推動「民主建國」,回應中國歷史上專制政治的困境。透過這種方式,新儒家希望讓儒學不僅是文化遺產,更能夠在現代世界中發揮其治理與價值建構的功能。 ⠀ 中國文化的斷續問題 中國文化的斷續問題,是近代以來知識分子持續關切的重要議題。自清末以來,西方文化的強勢輸入,使得中國傳統文化的存續受到挑戰。梁啟超曾在文章中探討中國文化是否會滅亡,這顯示當時的知識分子已對文化存亡抱有深刻的危機感。錢穆等學者亦擔憂,當時的中國在列強環伺之下,甚至可能被瓜分,進一步加劇了文化斷裂的恐懼。 🎧本集重點 02:22 來賓在什麼契機第一次閱讀《中國文化的省察》 04:05 體認到牟宗三先生思想菁華而追隨之 07:42 淺談新儒家思想起點及核心 10:44 介紹《中國文化的省察》 13:30 新儒家面對西方挑戰如何找到現代化道路 16:12 《中國文化的省察》在牟宗三先生著作中的定位 25:09 新儒家同時解釋個人與社會的問題 28:20 今天我們如何閱讀 34:41 朗讀書中片段 ⠀ 📙聯經50書單:<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a>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a>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a> ⠀ 🛒本集書單: 📙《中國文化的省察(POD版)》:<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L1U00029">https://linkingthink.com/L1U00029</a>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February 21, 2025
主持人|涂豐恩 故事StoryStudio 創辦人. 來 賓|朱嘉漢 作家/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本集節目混用巴代伊及巴塔耶兩種譯名。 聯經經典訪談企劃接近尾聲,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經典之所以是經典,在於它不斷挑戰我們的思想疆界,即使經歷時間的洗禮,仍可以驗證今天我們的生命經驗。而在五十本經典中,《情色論》或許是最讓人意想不到的選書。作者喬治.巴代伊被譽為哲學家,卻堅持自己是聖人或瘋子;在學界與文壇遊走,卻以筆名出版最極端的情色小說;他的作品影響了後世女性主義、精神分析等學派思想,「情色」所探討不只是一場對情慾的哲學思辨,更是一次對人類文明極限的試煉。本集節目,朱嘉漢老師將帶領我們進入巴代伊的思想世界,談巴代伊探索禁忌、愉悅、死亡與生命,理解為何情色不只是個人情慾,而是文明運作的核心力量。 踰越禁忌才能被賦予意義 喬治.巴代伊的核心思辨是對禁忌與踰越的雙重拉扯,從人類進化角度切入,文明的發展需要人們努力工作生產,因此阻撓工作的死亡和不事生產的性狂歡成了人類特有的兩大禁忌。文明禁制激發人們的反叛慾望,違反禁忌則被稱為踰越。人類文明運作對禁忌預設了合法且儀式性的踰越,例如洞房花燭夜和狂歡節,透過踰越禁忌人們達到快感,因此情色和禁忌相互依存,從禁忌過度到踰越並非互斥關係。 人猶如白紙一張嗎 巴代伊否定人是「白紙一張」,相較於早期啟蒙時代思想提出的「人的心靈在出生時如同白紙,經由經驗填滿」,巴代伊則是強調人內在原本就存在一種無法填補的「空缺」,這種空缺驅使人去渴望、去耗費、去追尋極限經驗,如情色、暴力、死亡與神聖。他在《情色論》中指出,現代社會將人訓練為理性存在,試圖壓抑內心的暴力與野性慾望,但這些本能從未消失,只是被禁忌所框限。而情色、死亡與踰越,正是突破這些禁忌的方式,讓人重新與自身的本能連結。換言之,人類的經驗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從一種與生俱來的匱乏與禁忌開始,這與「白紙一張」的概念完全相反。 🎧本集重點 01:47 來賓在什麼契機第一次閱讀《情色論》 06:32 淺談巴代伊的生平及思想理論 09:55 巴代伊師承哪位思想家,以及他在法國哲思的位置 15:35 過度與踰越的哲學家 19:24 淺談《情色論》所涉及與談論的概念 24:27 來賓分享《情色論》中幾個有趣的題目 32:24 現在的讀者要如何開始閱讀《情色論》 34:19 朗讀書中片段 📙聯經50書單:<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classic</a> 🖥️聯經出版50週年網站:<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https://linkingthink.com/linking50th</a> 🌟【經典聯聯看】文字版:<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https://linkingthink.com/50thebookk</a> 🛒本集書單: 📙《情色論》:<a href="https://linkingthink.com/L1571132">https://linkingthink.com/L1571132</a>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誠品 eslite
鏡好聽
蔣勳
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
聽說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鏡好聽
IC之音竹科廣播|李惠貞主持
地產秘密客 Ting & Sam
馬欣
報導者 The Reporter
台灣科學人股份有限公司
葉丙成、蘇仰志、Bird
吳淡如
王偉忠|中廣流行網 X 金星文創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