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你知道成大有個博物館嗎?」 做為臺灣第一座正式設立的大學博物館,默默也走了超過十五年的歲月,累積了大大小小的典藏/展示工作故事。 今年,以矗立在本館前廣場,看顧我們數十年的老樹為名,期望透過新的媒介,讓更多人認識這個市定古蹟裡的博物館,也認識大學博物館所關心和努力的事物。 請幫我們填寫聽眾調查問卷,讓我們將podcast做得更好! 🎁將不定期抽出名額送博物館紀念品! https://www.surveycake.com/s/vKmqy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 target="_blank">SoundOn</a>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3/6/2023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March 26, 2025
成大博物館自2023年開始舉辦「藏品暨校園文化資產研究計畫徵集」,廣邀校內外師生民眾一起加入博物館的研究工作,投件者除了老師、研究員、也有碩士班和大學部的同學喔!你是否曾經覺得「研究」聽起來就很嚴肅很困難呢?感覺一定要有文史領域的背景才可以做文物研究?如果我只是對系上使用的某個儀器有興趣,也可以做為研究主題嗎?這一集的羅望子就告訴你! 本集特別邀請去年參加「藏品暨校園文化資產研究計畫徵集」的電機系陳蓁同學,分享他研究物理系過去負責福衛二號酬載任務的心得和收穫;此外我們也邀請了博物館蒐研組長楊尹瑄老師,說明「研究」對於博物館工作的意義。兩位也都給了有興趣嘗試文物研究的新朋友們非常實用的建議,歡迎大家一起來投件加入! 🎤本集我們聊什麼: 物件的背後都是人的故事 研究是博物館工作的基礎 紀錄特屬成大的科學知識教育傳承 培養思考、觀察和包容多面向的能力 科學研究的過程不一定很hardcore 來賓:楊尹瑄老師(成大歷史系副教授、博物館蒐研組組長)、陳蓁同學(成大電機系) 主持人:陳佳欣助理研究員(成大博物館推廣組組長) 📍第三屆「成大博物館藏品暨校園文化資產研究計畫徵集」持續收件中! 3月31日截止~ <a href="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inter=news&id=169">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inter=news&id=169</a> - 請幫我們填寫聽眾調查問卷,讓我們將podcast做得更好! 將不定期抽出名額送博物館紀念品!🎁 <a href="https://www.surveycake.com/s/vKmqy">https://www.surveycake.com/s/vKmqy</a> - 企劃/執行:陳佳欣、江映青 製作/剪輯:江映青 音樂:卡五盎 Car5on 視覺:陳怡真、江映青 網站:<a href="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a>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February 25, 2025
你是否曾經聽過或去過「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呢?超過百年歷史的「臺南水道」在經過整修與博物館活化等計畫後,在2019年以「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重新開放,現在已儼然成為臺南著名的親子、寵物友善景點之一,相信大家都曾在臉書上滑過親朋好友在山上水道花園留下的各種美照吧! 今年二月,水道博物館出版了專書《溯水之源:臺南水道的人、物與歷史》,究竟這本書為何誕生?在臺南水道的歷史中走過的人和物,又有哪些特別的故事呢?本集特別邀請水道博物館的黃文鍠館長,和本書作者群之一的成大歷史系陳恒安教授,與大家一同聊聊,一起分享這本書和水道博物館經營的有趣故事喔! 🎤本集我們聊什麼: 為什麼要寫《溯水之源:臺南水道的人、物與歷史》? 「人是紀錄文化最重要的載體」 看見水道的歷史與未來:我們有什麼樣的水文化? 是水道不是水稻 水道博物館的經驗與未來發展 來賓:黃文鍠館長(臺南山上花園水道博物館)、陳恒安教授(成大歷史系、《溯水之源》作者群之一) 主持人:陳佳欣助理研究員(成大博物館推廣組長) 📍《溯水之源:臺南水道的人、物與歷史》 【購買資訊】 國家書店 <a href="https://www.govbooks.com.tw/books/145560">https://www.govbooks.com.tw/books/145560</a> 博客來 <a href="https://tinyurl.com/38t6n287?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w5pHyMKqXS_SfLTJH8JFRmsTpMqBDGd29TzU82cnyrqPuJk964taH7bY_aem_K8pztwfu7rbNhNuWJnhEIg">https://tinyurl.com/38t6n287</a> 讀冊 <a href="https://tinyurl.com/49w7d7wp?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1lq2HwNpdfqzbobC4KWAS8sIN5irXPD04frVG9gwOnb-zc70V3sqd7cA8_aem_QfwOw22VLiTkelXN1Pw6yg">https://tinyurl.com/49w7d7wp</a> - 請幫我們填寫聽眾調查問卷,讓我們將podcast做得更好! 將不定期抽出名額送博物館紀念品!🎁 <a href="https://www.surveycake.com/s/vKmqy">https://www.surveycake.com/s/vKmqy</a> - 企劃/執行:陳佳欣、江映青、吳宸宏 製作/剪輯:江映青 音樂:卡五盎 Car5on 視覺:陳怡真、江映青 網站:<a href="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a>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February 12, 2025
從2016年「臺灣工程教育史I:簡史」開始,成大博物館以幾乎一年一檔的進度,逐步策劃完成了七個單元的「工程教育史系列展」,主題囊括電機、機械、造船、水利、建築、土木等領域,儼然成為本館的特色展示之一。去年12月時,系列展之七―「礦士奇材」開幕,這次的主角是資源工程學系和材料工程科學及工程學系,創立之初叫做「電氣化學系」,後續改名為「礦冶工程學系」,又經歷了一些變革,成為目前的兩個科系。 你知道這兩個系的歷史和臺灣工業發展趨勢有什麼關係嗎?成大博物館又為什麼要持續做「工程教育史」的系列展呢?隨著這個系列而生的「工程藝文獎」又是個什麼樣的藝文競賽?快來聽聽策展人蔡侑樺副研究員一次說明白吧!最後還會透露今年要做的新主題喔! 🎤本集我們聊什麼: 為什麼要做工程教育史 材料、資源工程和台積電有關係? 從採礦冶金到資源永續與節能 鼓勵人文與工程領域互相理解的藝文獎 來賓:蔡侑樺副研究員(成大博物館展示組長) 主持人:陳佳欣助理研究員(成大博物館推廣組長) 📍臺灣工程教育史展VII:礦士奇材 【 展示資訊】 展期:2024年11月11日至2025年3月31日 地點:國立成功大學勝利校區未來館後棟百年書庫(麗文書局對面) 開放時間:週一~五,上午9:30~下午4:30 主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博物館 合作單位:資源工程學系、材料科學及工程學系、秘書室文書組 - 請幫我們填寫聽眾調查問卷,讓我們將podcast做得更好! 將不定期抽出名額送博物館紀念品!🎁 <a href="https://www.surveycake.com/s/vKmqy">https://www.surveycake.com/s/vKmqy</a> - 企劃/執行:陳佳欣、江映青 製作/剪輯:江映青 音樂:卡五盎 Car5on 視覺:陳怡真、江映青 網站:<a href="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https://museum.ncku.edu.tw/index.php</a>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