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刘潇潇
这是一档关于中国和希腊的泛文化节目。我们在此聊中希文化,聊艺术、旅行、自我成长以及有关“美感生活”的话题。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1/19/2025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March 2, 2025
<p><strong>| Foreword 入山海·希腊</strong></p><p>春天来了,感觉身体和心里跟这个季节一样都蠢蠢欲动的,总想到外面去。所以,这一期我和杨老师的聊天话题回到了希腊,回到了旅行和大海。其实这个话题在春天之前就有了,或者在更早的过去它就已经在等着我们去聊它了。</p><p>旅行和大海是同样具有浩瀚性的事物。大海以水平维度的无垠消解地理边界,而旅行通过不同方式的加速度模糊着时空坐标,当我们将旅行与大海并置,我们也可以说“旅行即大海”,实则是将肉身经验与宇宙隐喻缝合,在潮汐涨落与脚步起落之间,窥见存在的本质。</p><p>旅行不仅仅是当下的一场体验,它是一件做给未来的事情,是需要你在很长时间,很多年以后才能去理解的事情。因为我们永远都在抵达中重新启程。当你站在希腊的土地上凝视爱琴海,此刻的“到达”不过是新一轮出发的港口,是“未来”在“此刻”的到达。</p><p>所以,旅行无小事。旅途中的任何一场相遇都有可能带你穿越自己身上的阴暗面,引导你经历安静却爆裂的“死而复生”,然后,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帮你抵达了自己。至于为什么要去希腊,也许可以用一个比喻来表达:希腊是另一个中国。当你去到希腊,可能会遭遇某种强烈的熟悉感,那种熟悉感会让你误以为它是你的家乡。</p><p>这一期是希腊旅行系列内容的开篇,后续会慢慢从爱琴海边去到雅典、德尔斐、科林斯、阿卡迪亚、记忆女神圣所、圣托里尼、克里特岛等等地方,从一座岛到另一座岛,由此展开在希腊的“入山海”之旅。</p><p>“我有根但是我流动。” 祝你收听愉快。</p><p><strong>|本期主播</strong></p><p>杨少波:艺术史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客座教授、希中文化协会主席</p><p>刘潇潇:内容创作者、自由撰稿人</p><p><strong>|声音旅行</strong></p><p><strong>1:57 </strong>巴黎的贼很巴黎</p><p><strong>3:45 </strong>赫耳墨斯,旅行和道路和贼所有这些能穿越边界事物的保护神</p><p><strong>5:40 </strong>开始进入旅行和大海的浩瀚性</p><p><strong>7:45 </strong>旅行其实是一件很未来的事情</p><p><strong>8:55 </strong>在希腊的旅行某种程度上来讲最主要的就是在大海之间的旅行,在岛屿之间的旅行,所以,旅行和大海和希腊它们是一种天然的关系</p><p><strong>10:14 </strong>一个中国人,到印度去,到希腊去,都会天然的感觉到有一种熟悉的事物</p><p>13:50 东西方之间存在实实在在的相互对标、相互映照的关系,它建立的是一个没有断裂过的数千年尺度的关系</p><p>15:09 回忆雅典的一条有坡度的小路,也是一条带我回到故乡和童年的小路</p><p>17:15 在希腊遭遇安安静静的魂飞魄散</p><p>19:20 你知道有一个“巨大的安全”在那里,你才敢于“感到恐惧”</p><p>20:15 那次的希腊旅行其实是一个“未来的我”穿越到那里所进行的旅行,只是那个时候我并不知道我是来自于未来的</p><p>22:40 生命的反射弧</p><p>24:45 “幸福”就是当你认出“自我”而又不感到恐惧</p><p>27:04 我用了六年时间似乎才开始弄明白那场希腊旅行,才明白了那一趟希腊旅行对我来说是一次重新的出生,或者是说死而复生。它就像是我在穿越一个自己的死亡或者一个自我认知的临界点,然后我重新出生</p><p>29:40 敢于讲述,敢于回忆,敢于直面当时的感受就是一种内在的特别强大的勇敢,有时候这种勇敢和执着可能比你要坚持做一个现实当中的具体的事情更需要内在的心力</p><p>31:23 在某些特殊的旅行当中我们会感到“晕时间”</p><p>34:07 那位名字叫“报喜天使”的希腊农民,似乎构成了某种隐喻</p><p>35:30 很多人到了希腊其实会“受不了”,它可能会引发你内在的某种伤痕</p><p>37:58 有些东西是不是重要就看它是否抵达了你内在的不自觉的潜意识</p><p>39:26 这样的旅行就像是长长要交往的一种友谊,一种深情一样</p><p>41:11 希腊重要又不重要,以及更大的自由感和安全感</p><p>43:30 爱琴海边旅行的第一课</p><p>44:55 无所谓东方西方,只要是属于人的,都是属于我们的。到希腊就回到赤子之心,回到童年状态,用重生的方式来感受所有的耳目鼻舌身意的东西</p><p>45:58 大海啊,故乡</p><p>47:36 希腊人其实是把大自然和人的身体进行了对应,这种对应关系也是认识自我的一个角度</p><p>48:17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p><p>49:00 公园、日落、水面以及DJ电子乐与中国长卷之美</p><p>50:00 一个好的作品,无论是视觉的还是听觉的,set和set之间制造的是看不见的浑然一体的流动,能够牵动人的情绪、情感和无意识,从而进入一种类似于冥想的状态</p><p>52:17 每个中国人在大地上的旅行,其实都是在盘古巨大的身体上的旅行,是一个我们对祖先身体的再认过程</p><p>53:30 这种诗意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生活,让我们不会活的那么僵硬</p><p>54:46 “雅典是一个有音乐感的城市”</p><p>57:10 有时候对于重大的事物,我们不只要看还要听</p><p>1:01:10 原来爸爸最希望女儿能保有的是“勇敢”——“女儿,只要你勇敢,爸爸就永远和你在一起。”</p><p><strong>|文本</strong></p><p><strong>《</strong>DJ之道:在古代丹青长卷里领悟电子乐的宇宙大道》</p><p>《雅典的乐音》</p><p><strong>|本期音乐</strong></p><p>《By the Sea》,by Eleni Karaindrou</p><p>《大海啊,故乡》,by金响</p><p><strong>|关于美丽古典Ithaca</strong></p><p>从雅典到北京,从希腊到中国,我们在中国和希腊这两个东西方古老语言的源头,两种古老思维和感受方式中展开对话,通过艺术、文学及其他人文思想来接触人类文明的集体智慧。从艺术史中打捞时间,在美的河流中畅游,以期将美感带入生活。</p><p>感谢你的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欢迎【订阅】关注我们,也欢迎给我们留言评论以及把我们的节目推荐分享给你的亲朋好友。</p><p><strong>|联系我们</strong></p><p>邮箱:[email protected]</p><h1><br></h1>
January 29, 2025
<p><strong>|Foreword蛇年聊蛇:蛇空间与蛇命力</strong></p><p>蛇年到了,在蛇年的第一天推出这期播客,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蛇来运转,巳时安康,拥有生生不息的蛇命力。</p><p>在这一期里我们聊到了蛇与医学、健康、精神疗愈以及生命力的关系,如果你能听到这期内容,那说明你的身体里就拥有着像蛇一样的巨大动能,也会get到我们“胡乱创造”的两个新词——蛇空间和蛇命力。它们意味着神圣时分的降临,意味着转化发生的时候带来的巨大能量,是丰富与不确定,是生长与自由,是那些真实且意义深远的事物,更是你的自我完整。</p><p>新的一年到来,无论如何,请始终让自己保有“提升生命力”的能力,确保自己的身体健康、运转良好,吃干净的食物,保证睡眠质量,以及多动一动,到太阳下走一走;不要让自己脱离生活、脱离生活中的关系,因为生活中那些重要的人际和情感关系就像攀岩时用的岩钉,是我们前进的把手;还有记得不断和自己的潜意识对话,也就是有意识地留意自己身上的“蛇空间”,那些你不知道自己知道的事,全都会一一浮现。</p><p>蛇空间,蛇命力,感谢蛇年的到来,让我们有机会思考这些独特且重要的事情,提醒我们要热衷于与自己的生命力建立联系,提醒我们生命还有“热忱”这件事需要我们去下功夫。</p><p>祝你收听愉快。</p><p><strong>|本期主播</strong></p><p>杨少波:艺术史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客座教授、希中文化协会主席</p><p>刘潇潇:内容创作者、自由撰稿人</p><p><strong>|声音旅行</strong></p><p><strong>2:00 </strong>丰富、复杂、独特,蛇是一件不能一言以蔽之的事物</p><p><strong>5:05 </strong>蛇为什么总是和久远的记忆,和小时候,和故乡相关</p><p><strong>7:49 </strong>蛇的出现就像是某种程度的神圣时分、命运时分</p><p><strong>11:51 </strong>蛇的形象、属蛇的人都是拥有巨大能量的存在</p><p>12:32 美杜莎的石化、人的呆住,一种隐喻</p><p>13:53 任何真实且意义深远的事物,都是成对的,因为这关乎振动频率</p><p>15:15 自我吞食者——衔尾蛇</p><p>17:50 《青蛇·劫起》、衔尾蛇、把自己作为方法</p><p>19:50 《白蛇传》蛇性</p><p>21:03 蛇女,拥有蛇性的自我“破坏”力量</p><p>23:37 严歌苓的《白蛇》,不一样的白蛇青蛇故事</p><p>30:44 有没有超然于雌雄性征之上的生命</p><p>32:54 与李碧华的《青蛇》有某种一致性</p><p>35:35 每个人的身体里都同时住着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p><p>38:05 严歌苓的文字中有一种蛇性</p><p>41:45 不仅是看小说,还像看蛇舞,太适合影视化戏剧化了</p><p>43:31 人的感觉其实是很贪婪的</p><p>44:29 非常有魅力有创造力的人很多都属蛇</p><p>46:47 如果一个人一样事物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蛇空间”,就会具有某种中性的“人间尤尤物般”的吸引力</p><p>47:40 蛇空间,宇宙中能够促进某件事情发生的能量</p><p>49:04 看,蛇空间正在降临</p><p>50:00 发烧,蛇空间,身体的拓展</p><p>53:07 弗洛伊德的“蛇空间”时刻</p><p>57:17 施图茨,提升自己的生命力</p><p>58:42 与蛇共眠——偶尔才治疗,经常是冥想和休息</p><p>1:00:03 中医虚劳病与西医慢性疲劳病</p><p>1:02:33 海边富含碘的空气是一种美妙的补品</p><p>1:04:22 胎儿在母亲子宫里的样子,就是一种最幸福完满的状态</p><p>1:05:59 希腊克里特岛的蛇神女与中国《山海经》里的雨师妾</p><p>1:07:58 古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的蛇杖与医学生活</p><p>1:10:11 蛇杖与中国医学院校与医疗系统里的蛇徽标志</p><p>1:12:20 欧洲药店的蛇杯标志与药学</p><p>1:13:10 看戏也能治病</p><p>1:15:02 在医学和文学之间的心理学</p><p>1:17:43 回到希腊语的词源,从“蝴蝶学”来理解心理学</p><p>1:19:51 我们不妨用一年的时间来想想蛇空间、蛇命力</p><p><strong>|本期资料</strong></p><p>【图片】</p><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k_Ie9D62nWi6vK_uDR66oH7-Jk2.jp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s61CKIcaS_sZwncYt3eZfykLGV8.jpg"/></figure><p>衔尾蛇</p><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jzaDOqKS0xaf4w59a51Uu6eLsY7.jpg"/></figure><p>持蛇神女|希腊克里特岛伊拉克利翁博物馆</p><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m7mlCvPSq7trf1y11D_yuAdCz5h.png"/></figure><p>雨师妾</p><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qMMrxyWg9ecHVPH7nT8iU6__kn5.jpg"/></figure><p>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及单蛇杖</p><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vJtm14iauPHoemeUwMU_BLpD1hh.jpg"/></figure><p>【文本】</p><p>《白蛇》严歌苓</p><p>《四元疗愈之路》托马斯·考恩 / 萨利·法伦 / 杰米·麦克米伦</p><p>《舞蹈之躯与雌雄之体:表达与对抗之途——严歌苓、李碧华的白蛇传说重述》罗靓、王桂妹</p><p>《无穷的符号:衔尾蛇》</p><p>【电影】</p><p>动画电影《青蛇·劫起》</p><p>纪录片《施图茨的疗愈之道》</p><p><strong>|词源学</strong></p><p>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发布的《雅典之书Book of Athens》栏目中,介绍了杨老师在中国和希腊两地现场探访考据,共同主持运用“词-图-物三相互证方法”开展的《伊利亚特》集译注疏项目,从事古希腊艺术史研究,同时也在参与现代汉语的外来语源研究。</p><p>“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词源探究,路径苍茫,意趣无穷。词汇是一条河流。词的上游,即词的源头:Etymology,词源学。</p><p>“字母文字”的一个词,声音源头的追溯;“象形文字”的一幅画,图像源头的来处。每一个词,都全息着语言的整条河流。一个词的滥觞源头,有时候是一尊神,一个人,一种习俗;有时候是一湾水,一阵风,一种颤动,只有使用这一语言的民族内心独特微妙的那种颤动……</p><p>追溯一个词的源头,我们将发现世界和使用它的人们的秘密,发现人和世界古老而常新的关系。</p><p>【本期播客学习】</p><p>这个词就是“ψυχή”,在英语里面是“psyche”,意思是“心理”,也是“灵魂”,或者说是“soul”——一个灵魂。“ψυχή”就是“psyche”,从它派生出的词就是“心理学”,希腊语是“ψυχολογία”,英语是“psychology”,即关于灵魂的逻辑(logic),关于灵魂的学问,关于灵魂的成系统的学说——“ψυχολογία”,“psychology”。</p><p>“灵魂”这个词很有意思,它在古希腊的时候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蝴蝶(butterfly)”。在古希腊的词源当中,这里面有既是文字游戏又不是文字游戏的对于心理学的一种理解:如果“ψυχή”、“psyche”是蝴蝶的话,那么“心理学”就是“对于蝴蝶的研究”的一个学问,也就是心理学、心理学家所从事的事情,也可以说是在研究那个一张一翕、稍微用手一碰就会对蝴蝶的翅膀上的粉构成影响、甚至损害的最敏感的事物。心理学在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是“蝴蝶学”。</p><p>周作人对于萨福(Sappho)的诗有一种描述,说萨福的诗:“譬如蝶衣,不可禁捉”;就像是蝴蝶的翅膀一样,它禁不住手的触碰,一但触碰,就在损害它,就在影响它。在这个意义上,心理学与这个也很相似,也就是说,你对心理学的对象的研究,本身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那个研究的对象,也就是所有的灵魂、所有的内心最敏感的事物,就像蝴蝶一样,一张一翕,粉粉的、敏感的。你在研究它、你在触碰它,你就在改变它。</p><p>那么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回到希腊语的词源——“ψυχή”、“psyche”、“butterfly”,“蝴蝶”、“心理学”、“蝴蝶学”再加上今天我们创造的“蛇空间”……在这几个词的张力之间,也许我们可以有所体会这个词汇的特殊意义——“ψυχολογία”、“psychology”、蝴蝶学。</p><p><strong>|本期音乐</strong></p><p>Pansy Waltz,by Shakey Graves</p><p>Self Portrait,by 坂本龙一</p><p><strong>|关于美丽古典Ithaca</strong></p><p>从雅典到北京,从希腊到中国,我们在中国和希腊这两个东西方古老语言的源头,两种古老思维和感受方式中展开对话,通过艺术、文学及其他人文思想来接触人类文明的集体智慧。从艺术史中打捞时间,在美的河流中畅游,以期将美感带入生活。</p><p>感谢你的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你关注我们,也欢迎给我们留言评论以及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你想一起分享的人。</p><p><strong>|联系我们</strong></p><p>邮箱:[email protected]</p><h1><br></h1>
January 19, 2025
<p><strong>| Foreword 聊美和美感生活</strong></p><p>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去经历美好事物,让我们的感受“脱俗”。在《美丽古典》播客启程前往“伊萨卡”的此刻,我们从一个希腊词汇说起。</p><p>希腊语的απειρόκαλος,本义是“对美不敏感的”“没有鉴赏力的”,转义为“庸俗的”。在希腊语中,“α”表示否定,“πειρό”是“经历和感受过”,“καλος”是“好的事物”。所以,在希腊语里,απειρόκαλος的字面意思就是“没有经历和感受过美好事物的(人)”,这种情况就可以被称作是“庸俗”。虽然“庸俗”这个词汇听起来不是很好听,但是它说出了一个客观事实,当一个人深陷某种庸俗之中,是因为他还没有经历过美好的事物,而当他有了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感觉,美好的言辞,美好的食物,美好的情感……之后,他自然而然就脱俗了。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深陷一种不太优雅的情况,不要着急,给他一些时间,创造一些机会,让他感受那些“καλος”(好)的事情。</p><p>当我们出生呼吸到这个世界的第一口空气,到最后我们离开关闭最后一口空气,我们的一生就是在这样“呼”和“吸”之间的感受当中度过的。每个人都要面对生活、面对每天的感受,而每天当我们感受的时候,我们就和另外一个词发生关系,这个词就是“美学(Aesthetics)”,<strong>而美学在希腊语中的意义,就是“感受”,美学,是感性学,感受之学</strong>。</p><p>在这期节目中,我和杨少波老师就是围绕<strong>“美”和“感受”</strong>来展开对话的。前阵子,我们在北京看了两个非常重要的展览,一个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美的多元——古希腊的艺术与生活》展览,另一个是首都博物馆《希腊人——从阿伽门农到亚历山大》展览。我的观展感受很愉悦,国博的展览以一种又美又天真的氛围美感,把古希腊人的生活以及似乎把他们生活里的心情都呈现给你,首博的展览是从历史时间的维度,立体的刻画了一个真实的希腊人在自己现实的人生里会如何度过,某种意义上,一个希腊人也是任何一个生活着的人。虽然两个展览的气质不同,但带给我的精神上的享受是同等的。</p><p>我曾去过两次希腊,就此希腊也成了我生命里的一个印记,平日里有无数个回忆时刻把我重新带回那里。我也常想弄清楚是什么把我和希腊“纠缠”在了一起。录完这期播客,我似乎感觉到了一个答案。一切都要回到第一次的希腊旅行。那次旅行有非常美好的体验和感受、感动,给了我可以用一生来回忆的一段人生,但伴随着这些美好体验的还有另一种感受,就是疼痛。这种疼痛伴随着我的整个旅行,后来蔓延到我回国和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现在我可以形容那种疼痛感是什么了。它就像人刚出生时这个世界率先带给你的疼痛感,所以,你会哭。可是,疼过之后,你就出生了。我想,那趟希腊旅行就是我的又一次出生,或者说让我回到了我的第一次出生。这种奇妙的旅行感受,是我在任何其他地方旅行时没有感受过的。</p><p>一生醉心于古希腊艺术的温克尔曼,写信跟他的朋友表达想去希腊旅行的愿望,并坦言他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怡然心悦。我也是这样,我为自己的命运感到怡然心悦,心里面愿意携带着这种令人愉悦的疼痛,这种“苦甜”来感受我鲜活的这一生。</p><p>现在,我和杨老师聚焦到国博“美的多元”展览,聚焦到“美”这个字、这件事情中,聊了一个似乎是老生常谈的问题——<strong>什么是美?如何过一种有美感的生活?</strong>美在希腊语的意义中是感受,希腊人为了这种“感受”创造了一个神,就是阿佛洛狄忒,希腊十二主神之一,她化身的便是爱和美。所以,只要我们在感受、在生活,我们就和美、和美神、和阿佛洛狄忒有关系。聆听或者走进这样一次“美的多元”展览,就使得我们每个人从我们的生活当中和一个希腊神发生关系,而这样一个希腊神帮助我们理解生活、理解现实、理解历史,同时也能够在某种意义上,抵达我们的未来。</p><p>阿佛洛狄忒(Aphrodite),拉丁语当中叫维纳斯(Venus),阿佛洛狄忒,Aphrodite,Αφροδίτη ;维纳斯,Venus。</p><p>最后,我们想说,“我”所专心致志的不是研究神话,不是研究美,而是研究“我”自己。伊萨卡(Ithaca),荷马史诗中俄底修斯的故乡小岛,西方文学中“故乡”的代名词。俄底修斯离家十年,归乡十年,为的是最为幸福的事:看见炊烟从伊萨卡缓缓升起。</p><p>欢迎你,和我们一起启程,前往伊萨卡。</p><p><strong>|本期主播</strong></p><p>杨少波:艺术史学者、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客座教授、希中文化协会主席</p><p>刘潇潇:内容创作者、自由撰稿人</p><p><strong>|声音旅行</strong></p><p>2:59 旅程中爱琴海边的日出</p><p>7:56 古典时代的人已经把那个时代最精华的事物上传到了人类的精神“云端”</p><p>9:19 无损的时间,它们就是刚刚、此刻、将来,就是“我在”</p><p>12:40 希腊人认为美是正逢其时,中国人用一场“好雨”来回应</p><p>18:49 Timing对了,就是美</p><p>21:28 耳朵对于世间的辨析,是一种最为神妙微妙的表达</p><p>25:15 记忆最伟大的功能就是“遗忘”</p><p>27:01 最新鲜的话语到达舌尖的尖峰时刻无异于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p><p>29:02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和美神有关系</p><p>32:58 在古希腊神话中,只要阿佛洛狄忒出场,她战无不胜,从未失手</p><p>34:10 电影《香水》,美与爱与自我的完整</p><p>37:56 格拉斯,一个倾斜的小镇</p><p>39:52 爱和美能给我们带来很强的信任</p><p>44:13 美学就是感受之学,逻辑困难之处,感性自由之时</p><p>46:02 神与人只是时间性的不同</p><p>48:39 聊建筑师王澍《造房子》自序,关于心性的修养</p><p>50:50 以感受的方式来到世界,也以感受的方式离开</p><p>52:12 怎样是爱具体的人、爱具体的生活</p><p>55:50 美感既不玄学也不抽象</p><p>56:44 远处是年轻的波浪,近处是年迈的波浪</p><p>57:34 我们的身体里存在着比我们更久远的痕迹</p><p>59:25 把繁杂厚重的希腊神话“读薄”的方式</p><p>1:00:25 电影《心灵奇旅》,与天地、与人世间相亲</p><p>1:04:50 我们能不能经得起美神的“裁判”</p><p>1:07:38 为什么走进博物馆美术馆的人都很好看</p><p>1:09:50 美美与共——美,人类精神的最大公约数</p><p>1:12:15 孔子的最高理想其实是一个美学理想,大有深意</p><p><strong>|美神加持</strong></p><p>展览:</p><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luSmVkUtmHBbu42_EYANsmmCzqMK.pn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r0oxQZqrXR6LDbHDSupeJMo-DDc.jpeg"></figure><p>艺术品:</p><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n9CE9okCVliJO7Ow2eADky6hgCn.jpe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lVGDR6WM1jOREdMxHD-5e7v38hT.jpeg"></figure><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jSctQbGuBK1wN0HQGi1EgKarbro.jpeg"></figure><p>图|《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忒》也叫《断臂维纳斯》,法国卢浮宫博物馆</p><figure><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vAMsqfnF6Jr43Uz0vRPHNoZnPjH.png"></figure><p>图|《维纳斯的诞生》,桑德罗·波提切利,佛罗伦萨乌菲兹美术馆</p><p>文学:</p><p>《诗经·小雅·黍苗》</p><p>《汉乐府》</p><p>《春夜喜雨》杜甫</p><p>《读山海经·其一》陶渊明</p><p>《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陶渊明</p><p>《博闻强记的富内斯》博尔赫斯</p><p>萨福,古希腊的第一位女诗人,柏拉图的“第十个缪斯”</p><p>周作人,早在民国初年,周作人就开始了对萨福诗的译介。在其编译的《希腊女诗人萨波》一书的《序言》中,他写道:“介绍希腊女诗人萨波到中国来的心愿,我是怀的很久了。”周作人说萨福的诗有“蝶衣之美”。</p><p>电影:</p><p>香水Perfume:The Story of a Murderer(2006),导演 <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s://www.douban.com/personage/27253751/">汤姆·提克威</a></p><p>心灵奇旅Soul(2020),导演 <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s://www.douban.com/personage/27228530/">彼特·道格特</a> / <a target="_blank" rel="noopener noreferrer nofollow" href="https://www.douban.com/personage/27588392/">凯普·鲍尔斯</a></p><p><strong>|词源学</strong></p><p>在上海外国语大学世界艺术史研究所发布的《雅典之书Book of Athens》栏目中,介绍了杨老师在中国和希腊两地现场探访考据,共同主持运用“词-图-物三相互证方法”开展的《伊利亚特》集译注疏项目,从事古希腊艺术史研究,同时也在参与现代汉语的外来语源研究。</p><p>“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词源探究,路径苍茫,意趣无穷。词汇是一条河流。词的上游,即词的源头:Etymology,词源学。</p><p>“字母文字”的一个词,声音源头的追溯;“象形文字”的一幅画,图像源头的来处。每一个词,都全息着语言的整条河流。一个词的滥觞源头,有时候是一尊神,一个人,一种习俗;有时候是一湾水,一阵风,一种颤动,只有使用这一语言的民族内心独特微妙的那种颤动……</p><p>追溯一个词的源头,我们将发现世界和使用它的人们的秘密,发现人和世界古老而常新的关系。</p><p>本期播客学习:</p><p>Aura,气氛、氛围、光影,希腊语αύρα,意思是海上吹来的微风。瓦尔特-本雅明把这个希腊语词汇擦拭照亮,作为他的哲学和美学词汇的关键词。Aura,中文翻译为如下一系列近似的词汇:灵韵,灵氛,光晕,气韵,氛围,气息,韵味,灵光……</p><p>Aesthetics,美学,希腊语αἰσθητικός,经由德国美学家鲍姆加登,再经由日本学者西周的日语翻译“美妙学”,进入中国。美学的希腊语词源是“感受之学”,美学,即感性学,我们活着,感受世界,就是在“美学”这个世界。</p><p><strong>|本期音乐</strong></p><p>“Sorrow”,by Cinth</p><p><strong>|关于美丽古典Ithaca</strong></p><p>从雅典到北京,从希腊到中国,我们在中国和希腊这两个东西方古老语言的源头,两种古老思维和感受方式中展开对话,通过艺术、文学及其他人文思想来接触人类文明的集体智慧。从艺术史中打捞时间,在美的河流中畅游,以期将美感带入生活。</p><p>感谢你的收听。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节目,希望你关注我们,也欢迎给我们留言评论以及把我们的节目推荐给你想一起分享的人。</p><p><strong>|联系我们</strong></p><p>邮箱:[email protected]</p><h1><br></h1>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