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緬甸街主廚
<p>華新街,人們口中的「緬甸街」,是一條位於中和聚集緬甸移民的街弄。 <br /> <br />1960年後,許多緬甸移民因排華事件來台,定居中和華新街。街上這些跨境移動的故事,和迷人的南洋美食,承載著在地移民的習慣、鄉愁與日常。我們想要紀錄的正是這個社區的共同記憶,和正慢慢改變中的華新街。我們在透過滇緬料理、街區走讀、深度體驗、podcast與地方誌《緬甸街》,挖掘緬甸街,書寫緬甸街,從在地人的角度帶大家一起探索屬於這條街的生活文化。 <br /> <br />😋 FB 很多美食👉 https://www.facebook.com/mpculture.tw <br />😎 IG 很多幕後花絮 👉 https://www.instagram.com/mpculture.tw/ <br />😘 網站很可愛 👉 http://www.mpculture.tw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p>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3/24/2020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November 20, 2024
<p>有參加過我們三季家宴的朋友都知道,在家宴中除了能夠吃到一整桌的主廚拿手家常菜之外,移民故事分享也是當中很重要、很精彩的一環! <br /> <br />從認識秋柳之後,常常會在他身上看到一股「不輕易向他人眼光低頭」的堅強。 <br /> <br />作為新住民,剛來台灣可能因為語言與身分在跨國婚姻裡頭,經歷婚姻的各種辛酸血淚。 <br /> <br />作為非科班出身的演員,在追求表演夢上,得要逐步排除語言與文化背景的差異,為了精準地詮釋角色,她必須付出比別人更多的努力去理解劇本和揣摩角色的情感。 <br /> <br />. <br /> <br />「我有時候常會聽到大家說『秋柳你很厲害』,但我覺得我只是『膽很大』!」 <br /> <br />回憶剛開始踏入戲劇圈,秋柳說「每個角色對我來說都是折磨。」秋柳分享她在排練和演出中遇到的挫折。有一次劇情安排她被洪水淹沒,可是不會游泳的他,為了真實地呈現溺水的狀態,她只能硬著頭皮讓自己被水淹沒。 <br /> <br />另一個讓她印象深刻的經歷是,在一齣戲中,導演要求她用台語演出,但她對台語並不熟悉,加上沒有足夠時間準備,最後她的台詞被全部刪減。又或是在片場為了一顆臨演背影的鏡頭,得要等上一整天。 <br /> <br />而且舞台劇、電視劇和電影的表演方式各有不同,舞台劇需要誇張的肢體和表情,電視劇和電影則需要更細膩的情感表達。 為了提升自己的表演技巧,秋柳除了參加表演課程持續進修,也抓緊騎摩托車的時間練習台詞。 <br /> <br /><strong>儘管素人演員的追夢路總是顛頗,秋柳仍然對表演工作保持著熱情。</strong> 她說舞台是她的快樂源泉,隨著自己累積更多表演經驗後,他發現對他來說表演最大的樂趣是,「能夠在舞台上純然地放鬆、享受表演,你會感受到一種成就感、快樂感,這有時候無關台下有多少觀眾為你鼓掌,而是來自你對自己的肯定。」 <br /> <br />這集 Podcast 是我們在籌備今年三個主題的家宴時,特別錄製的節目!除了吃到平常吃不到的越南菜以外,我們得以看見主廚秋柳從越南少女到台灣人妻,從育兒母親到影視演員,秋柳的人生角色在不斷地追尋與突破中,挖掘屬於他自己的追夢道路。如同蓮花一般,在淤泥裡找到盛開綻放的自信樣貌。 <br /> <br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a href="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01ysaz0llp01vn5b5a3thb/comments">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01ysaz0llp01vn5b5a3thb/comments</a></p>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
October 16, 2024
<p>「對我來說,沒有一個文化是冷門的。我想做的就是讓菲律賓和馬尼拉的故事一直出現在你的生活裡面,你一直聽、聽久了,最後你就想說就去那個城市看看吧。」 <br /> <br />出生在菲律賓、九歲時搬到台灣的臺菲新二代 Mond,現在是Let’s Go Manila的創作者,也是我們這次菲律賓家宴的主廚!🇵🇭👨🍳 <br /> <br />認識 Mond本人後,會發現他就是一尊身兼百般武藝的菲律賓文化大使,他高中學戲劇、大學讀觀光傳播,他會拍片、會剪輯、會設計,而且講話既幽默又風趣,還講得一口母語等級的菲律賓文。 <br /> <br />連他自己都說,當初創立Let’s Go Manila這個頻道時,是他在一個一年多前失眠的夜晚,躺在床上整晚睡不著,想著自己身上空有這麼多才藝,如果真的想為菲律賓做些什麼,自己怎麼可以浪費自己這個人才! <br /> <br />所以那天晚上,他一口氣設計好 logo、寫好文案、剪好影片、在IG上創好帳號,就上傳了Let’s Go Manila的第一支影片。 <br /> <br />- <br /> <br />不過,為什麼是馬尼拉? <br /> <br />畢竟大部分台灣人對菲律賓的印象多是在長灘島、宿霧上的海島度假風情,對馬尼拉的旅遊動機其實不太高、也不太熟悉。 <br /> <br />Mond也提到,在台灣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菲律賓人,大多是因為工作、家庭而來到異鄉生活工作的人,從這個角度你會發現,在台灣接觸到的菲律賓人並不是菲律賓全貌。菲律賓整個社會因為貧富不均、教育程度與社會經濟帶來的落差,讓我們在台灣只看到了其中一個面向。 <br /> <br />不過在Mond眼中,馬尼拉作為首都,匯集了過往菲律賓歷史的一切,從殖民者留下的遺跡與文化,到當代菲律賓人最真實的日常酸甜苦辣,如果要認識菲律賓,馬尼拉是最好的入口。 <br /> <br />「你只要用好的故事、好的方法,別人就會感興趣。而翻轉首都就是翻轉大家對於這個國家印象最好的方式。」 <br /> <br />- <br /> <br />就像是Mond開始拿起鍋鏟,從煮一桌台灣人不熟悉的菲律賓菜,讓台灣朋友先留下對菲律賓菜好的第一印象,把最家常的菲律賓Adobo(菲律賓醋燒雞)、Tinola(青木瓜雞湯)、Turon(炸芭蕉)、Menudo(番茄燉肉)、Palabok(蝦仁豬肉醬米粉)端上桌,讓更多人知道「原來菲律賓菜這麼好吃!」 <br /> <br />用料理抓住大家的味蕾,還有他個人獨有的幽默魅力,再一步步把菲律賓文化的獨特與有趣之處,慢慢植入台灣人的日常裡頭。 <br /> <br />本集Podcast節目是久違更新、但精彩度不減的一集,也是主持人難得訪問如此熱烈,瘋狂大笑的一集。跟著Mond的角度一起認識菲律賓,真的是會讓你現在就想買張機票、直飛馬尼拉走一趟。 <br /> <br />🎧 你可以在以下音樂平台找到《鳴個喇叭!緬甸街》 <br />Apple / Spotify/ Youtube/ SoundOn/ KKBOX/ Firstory <br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mpculture/platforms <br /> <br />— <br /> <br />★ 同步工商時間|由 Let’s Go Manila Mond 掌廚的菲律賓家宴!報名最後倒數中 ★ <br />本次菲律賓家宴所剩名額不多,不管你是第一次吃菲律賓菜,或是想來親臨Mond魅力無敵的脫口秀魅力,我們話就說到這邊,下一步怎麼行動,就掌握在大家的手速中。 <br />▶︎我要吃菲律賓菜!👉<a href="https://a.ecpay.tw/AgD?fbclid=IwZXh0bgNhZW0CMTAAAR2uK8jtr-eeDiYTvMTwaTh-ROpckiVVkSbNIsFh94UTrtLqkDZgpUxsJhI_aem_IRBEd1oRernrZwM_5o7MhQ" target="_blank">https://a.ecpay.tw/AgD</a> <br /> <br /> <br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a href="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01ysaz0llp01vn5b5a3thb/comments">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01ysaz0llp01vn5b5a3thb/comments</a></p>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zh">Firstory Hosting</a>
July 24, 2024
<p>現在以「娘惹糕」甜點為人熟知的馬來妹 #許云繽,其實以前曾經暗自發誓長大絕對不要做娘惹糕。 <br /> <br />出生在馬來西亞馬六甲的馬來妹,從小在廚房看著媽媽每天一清早起床蒸娘惹糕,加上在家得要幫忙包裝娘惹糕,這一塊塊從小看到大的娘惹糕,在客人口中是美味的甜點,但在小孩眼裡看久了只剩下膩感。(這點跟身為破酥包女兒的我也非常有感,從小包到大的破酥包,現在要叫我每天吃就是懲罰阿……) <br /> <br />「剛開始來台灣其實是為了逃離家裡。」馬來妹笑談當初來台灣的理由,外表披著是想要離開家裡向外探索馬六甲以外的世界,內裡實際是一場青春追愛行動,為了挽回曾經的前任,一路讓他決心從馬六甲飛到台北城。 <br /> <br />不過來台灣沒多久,原本的浪漫愛情線,很快在認清現實後,劇情直轉成女力創業線。 <br /> <br />馬來妹的創業人生,在進入大學後展開,馬來妹先在網路上賣起馬來西亞家鄉菜開始,向同校的學生兜售。而且起初為了不要步上媽媽的後塵,賣的不是娘惹糕,是馬來西亞的傳統西點和塔類,慢慢在校園累積忠實顧客後,也賣起了椰漿飯和馬來西亞風味的便當。 <br /> <br />是直到遇見了現在的台灣老公,才在搬離宿舍後,重拾媽媽的經典手藝,賣起娘惹糕,而且沒想到一賣就賣到了現在。 <br /> <br />- <br /> <br />本集節目邀請到 #偶素馬來妹 的云繽跟我們從他來馬來西亞到台灣後,在台灣創立偶素馬來妹品牌的創業路,此外也分享了他最想念的家鄉娘惹菜。 <br /> <br />「娘惹菜」是馬來妹家鄉馬六甲獨特的飲食菜系,融合華人與馬來菜的特色。 <br /> <br />有關「峇峇娘惹」的歷史,最早可以溯源到 15-17 世紀鄭和下西洋,因為身為男性的「峇峇」長年經商不在家,家裡就由身為女性的「娘惹」包辦,其獨特的美感與創新色彩,影響範圍包括食物、服裝到建築,是數百年來東西方貿易與文化的橋樑。 <br /> <br />從小在馬六甲長大,雖然自己不是娘惹後代,但飲食習慣深受娘惹菜的影響,像是馬來妹外婆的招牌菜「豆瓣燜豬肉」、「娘惹泡菜」和「乾咖哩雞」,都是一家小孩最喜歡的家常菜。每次外婆只要煮這些菜,總能吸引一大票小孩清空好幾碗白飯。 <br /> <br />想更瞭解馬來妹來台後怎麼賣起娘惹糕的故事,還有娘惹菜是什麼,現在就去收聽本集 Podcast! <br /> <br />- <br /> <br />🎧 你可以在以下音樂平台找到《鳴個喇叭!緬甸街》 <br />Apple / Spotify/ Youtube/ SoundOn/ KKBOX/ Firstory <br />▶︎ https://open.firstory.me/user/mpculture/platforms <br /> <br />- <br /> <br />🚩上週開始報名的娘惹家宴,受到許多朋友的熱烈支持,現在只剩下個位數的少量名額,不要說沒有提醒各位,想吃娘惹菜的朋友記得不要錯過!! <br />► 詳閱活動報名資訊:https://a.ecpay.tw/kD6 <br /> <br />- <br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a href="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01ysaz0llp01vn5b5a3thb/comments">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u01ysaz0llp01vn5b5a3thb/comments</a></p> <br /> <br/>Powered by <a href="https://firstory.me">Firstory Hosting</a>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