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靈糧神學院x樂果實網路社群媒體中心
凝思錄為靈糧神學院林瑋玲老師與樂果實社群發展協會,以有聲靈修影片形式,邀請您一同領受心靈饗宴。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12/13/2019
Email Addresses
0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April 25, 2024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 成功神學一定是錯的嗎 】 「耶和華說:我知道我向你們所懷的意念是賜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災禍的意念,要叫你們末後有指望。」(耶 29:11) 「你們要呼求我,禱告我,我就應允你們。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必尋見」。(耶 29:12-13) 在課堂上,有學生問起「榮耀神學」是否就是「成功神學」?改教時期馬丁路德大肆批判當時教廷推崇的顯學──榮耀神學。中世紀經院神學大量的以人的理性來論證神的存在,並以神榮耀的創造作為來顯明神的偉大。老實說,這本身並沒有什麼問題,舊約中的上帝形象多半就是這樣一位神聖、榮耀、立下宇宙、人生禍福之律,不可侵犯的神。只是這樣的神學,在人性容易偏差的衍生應用之下,難免變形成為「我守多少規矩,就會蒙多少福,反之則是禍」;這樣的邏輯推下去,功德越多福報越大,人生越成功越證明上帝的賜福與我努力的價值。事實上,這樣的定律是種普世價值,鼓勵人行善不輟。 這樣看來,榮耀神學與成功神學是有些邏輯上的關係,使我們喜歡用卓越與成功來論證神、榮耀神。以個人之見,這確實是傳福音時難以跳脫的套路,對充滿痛苦與失望的世界,必須讓人看見神確實是救苦、救難的神,是賜平安的神,是聽禱告的神,不然人還需要就近祂,求告他嗎?所以,復活節是基督徒不會錯過的節日,重要性一如聖誕節。 問題就在,我們不大「慶祝」受難節,因為受苦有什麼可慶祝的?所以,我們是「紀念」耶穌的受難,感謝祂為我們承擔的刑罰。這樣的「紀念」,一如我們在領受「基督的身體」的聖餐當中,新教的我們確實相較於天主教是「輕輕帶過」,嚴肅、理性、「有效率」的完成儀式程序。道理上,我們知道十字架救恩,但那始終是理性教義式的,不大能「入心」,同時那就只是耶穌的十架,不是我們的。所以,教會界多會以推動禁食禱告,如21天為國祈禱的方式,與受難節期平行進行。如此確實容易讓群眾聚焦,有明確的禱告方向與目的,特別是國家有難的時候;但是這恐怕仍不是路德當初高舉十架神學的目的與意義。當我們難以走入基督的軟弱、跌倒、痛苦的十架苦路歷程,就難以面對一切代禱中需要正視的個人與集體的黑暗與罪惡,也就不可能知道祂為我們成就的是任何聖賢都無法背負、完成的救贖與勝利。 說到底,成功神學錯了嗎?我想說的是,成功神學正確解釋並沒有錯,神從來就是成功、得勝的神,所以十架苦路的最後一站叫做「復活與空墳」。基督教沒有「耶牙」可以供奉,因為祂真的復活、昇天了。只是十架受難與復活得勝是一體兩面,不能切斷。十架神學與榮耀神學不需要對立,而應該連起來,次序也無法對調,沒有死哪來的復活?想要復活榮耀,十架是必經之路!這讓今日的我們知道,當我們背起自己的十架跟隨祂時,在前面等我們的就是復活與榮耀,得勝是真基督徒的命定。
March 21, 2024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 生命中的光和影 】 「我們務要認識耶和華,竭力追求認識他。他出現確如晨光,他必臨到我們像甘雨,像滋潤田地的春雨。」(何 6:3) 今年台北的春節本來預期是又濕又冷,未料大年初一開始冬陽就一天比一天的靠近,於是在陪伴母親曬太陽的一個下午,當春陽照進室內,雖然不是常見詩句所說的只有「剎那」,但確實是「有限的時刻」,我按下手機捕捉到難得的光影照應在蘭花上的絕美。 年節期間收到北美作家朋友稍來的消息:她98歲的父親過世了。過程讓她學到一個深刻的功課──死亡也是來自神的呼召,這個過程既神秘又可畏,但一點也不可怕。臨終前十多天,她經歷將父親送入神的懷抱──這個最靠近神的心的地方,那是個充滿愛與榮耀的歷程。放手固然會有不捨,但深知是神垂聽了她長久為父親能有死亡恩典的禱告,因此更多的是感謝與平靜。他的父親壽終正寢毫無病痛,身上不帶一根管子,唯一的問題是失智。我回應:「人會失智,卻依然在神的記憶中」,她歡喜記下。 其實,母親過完年就邁進97了,也已經確認是初期失智,經常在家卻困惑著想回家。高齡不可避免的是行動能力,甚至是認知能力的減損與喪失,人生至此必須承認自己「不只是有限,更是脆弱、易受傷害」。作為主要的照顧者,我如何看待改變了的母親,也影響我是常處陰暗模糊地看不清生活與生命的樣態,還是我仍能從寶貴不時出現的光中,讚嘆光影變化裡那出人意外的生命之美? 趁著北部這剛好溫度的暖陽,我與更能做粗活的大弟推著輪椅上的母親,享受她為自己滿96壽誕而給我們的宴請,原因是她覺得這個年自己「太有錢」了!因此不似往年,由我做東帶她吃飯。於是藍天、白雲、春陽、櫻花與母親一路自言自語不斷發出的讚美與感謝,是我對這個年深刻的印象與溫度記憶。幸福是什麼?這些年母親越依賴我們幫她起床、穿衣、餵食、如廁、洗澡以及出門聚會,我越多感受上帝那無言的愛撫在母親與我的身上。 因此,這個寒假閱讀的《恩典依舊──上帝眼中的失智者》,其中數段經典的智慧,從我心深處有著深淵與深淵對遇的讚嘆! 上帝對我們的認可,較少取決於我們自己的特定狀態,因為是上帝在做大部分的工作。上帝不斷地尋找我們,更甚於我們尋找祂。即使喪失認知能力,我們的完整性仍然受到保護,因為上帝與我們有永遠的關係。人天生就是有限的,有限並不是邪惡。不完美並不會剝奪我們的完整性。人的依賴和需求,是我們本質的一部分,正如普蘭特說的,我們「被上帝看為美好的,正是〔我們的〕脆弱、易受傷害和有限」。 「道成肉身」這件事,曾被我視為是基督的「委屈與犧牲」,因此成為「有限的人」在我眼中,似乎也帶著佛家觀點的無奈與悲哀,神學上也許我不認同如此鄙棄肉身,心理上卻悲嘆生老病死的痛苦。然而在母親的體衰與依賴上,我一再與她美麗的靈魂相遇,看見上帝那奧秘的笑臉,真是好一個春陽照應的冬天。
February 22, 2024
🌳凝思錄帶領您進入聖書精義,並默觀上帝在現代生活中的蹤跡,邀請您一同領受這片刻的心靈饗宴。 【 真正的默觀生活 】 你熱愛禱告嗎?有些熱衷禱告的人很被默觀生活吸引,因而覺得有呼召去過那種專心一意不受世俗打擾的日子。然而日常生活中的許多職務似乎成了障礙,以致難以通往那條路徑。《基督徒生活快樂秘訣》的作者,哈拿史密斯提醒我們該好好瞭解,「在冷硬的現實與聖靈嚴格的要求下,個人的感受與愛好通常是個爛嚮導。」 歷史的先賢證明了這樣的事:保羅並未希望成為外邦的使徒,他原期待成為一個聰明受賞識的年輕猶太學者,但是踢到了刺。教父安波羅修和奧古斯丁也不想做思慮煩擾、辛苦過勞的主教,這與他們的想望差距甚遠。教皇貴格利一世同樣的想要有隱士的獨處與自在,但他在蠻族入侵與黑死病橫行的黑暗中世紀,啣命為亂世開了太平。方濟沙勿畧渴望做個修士,得以常親近他所敬愛的領袖聖依那爵。然而,才獲通告幾小時,他就被差出去成了印度的使徒,從此未能再返歐洲。 馬丁路德、加爾文、十架約翰…從未立志要做教會的改革者,比起轟轟烈烈的改教,路德與加爾文更傾向成為象牙塔裡專心寫作的學者。十架約翰被聖女大德蘭從申請隱修士的半途攔截,成為新創的嚴格赤足加爾默羅修會的副手,成天忙於行政還捲進派系鬥爭,被綁架入獄這才終於有了長時間獨處的機會。聖徒與俗人的差別正是,他們在革命的浪頭上衝浪而非尖叫,在極艱難的獄中處境十架約翰完成終生巨著《心靈暗夜》。這些人皆難以實現一己原來的小小願望,被迫放棄想望的生涯,投入了神所帶領的清楚召喚。這一切,顯明的是有一個高過他們生命決定的引導力量。然而,我們見識到的不是挫折,而是超越一切形式的最高成就。 因著這樣的事不時發生,使我們逐漸認識到,掌控神兒女生命的其實是聖靈的意志與決定。然而這從不是機械性的,而是活潑、個人性地工作在我們的生命中。因此靈性追求的屬靈生活不是要讓一個人變得更好,或殷勤地專注自我的靈魂,而是能自由、無條件的回應聖靈的召喚與要求(pressure),完全不計代價。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