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陳老爹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April 8, 2025
** 摘要** 1、法無定法,無定相故空有兩邊均不可著,不要讓眼睛變木頭(閩南語眼像柴),不知轉化,看呆便成法執。尤不可陷於名字相,在名相上剖析,越剖析越分別越執著。 宜以般若為主。華嚴法華等是表詮。 相在心成想不落入成見,無我人眾生壽見 2、相由心生,一說意指內心所想影響對外在事物的看法,一說指人的外在相貌受內在心地或心境的影響。 「解鈴還需繫鈴人」 則是說,誰製造的問題,最好還是由誰來解決。這句話常用來勸人面對自己的責任,而不是逃避,或者提醒當事人,解決問題要從根源入手 相由心生:妄心生四相 《金剛經》的奧義是什麼呢?隋代智者大師曾以「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做為《金剛經》宗旨 3、弦月如彎刀,弦月如紅顏笑靨 苯的化學結構在夢中由科學家夢到一隻烏龜 相: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老子 聖人出 大道偽 莊子 妻死 鼓盆而歌 視當官如泥中竈 無住生心:清淨心 無住」是什麼呢?就是不在一個念頭或任何現象上產生執著,牢牢不放。比如受了打擊,被心外的事物所困擾,那叫心有所住 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 4!禪宗祖師說:「百花叢裡過,片葉不沾身」,我們這個世界就是「百花叢」,五光十色,什麼都有。看到外面好的境界,不生貪愛;看到壞的境界,不起煩惱。這念心始終了了分明、清清楚楚,這就是《金剛經》所說的「無住心」,做到了,成道就有希望! 維摩詰經 天女散花,阿羅漢心動花沾身。大菩薩片葉不沾身 5、「無住生心」 是不執著於過去、當下或未來的任何一種境界,心才能真正自由生發,隨緣應對萬事萬物。這是一種高層次的修行態度,強調不被情緒、慾望、偏見束縛,而是在當下生起智慧與慈悲。 「走出來自有一片天地」 則帶有積極行動的意味,與前句相呼應。如果一個人能放下執念、不困於得失,自然能走出困境,迎來更廣闊的可能性。這句話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像是在鼓勵人放下包袱,勇敢前行。 6、著相著魔由心生,心結情結著相過深都是傷! 應無所住生其心 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 降伏其心!善護念 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階段任務 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 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無所住⋯心悟轉法華,不為法執 「不執著,即不為相所轉,且相反為我所轉。」這就是剛才所說的,若能轉境,則同如來,關鍵就是不執著。《金剛經》自始至終就是為我們說這樁事情,像「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應生無所住心」,都是不執著的意思。不執著,就不會被這些諸相所轉,不為它所動。只要你不被外面環境所動,你就能夠認識環境,你能夠明瞭環境的真相,於是你在環境當中自己能做主,這就是境為我轉。「凡夫執著,住法相生煩惱」,這是講六道一切凡夫無不如是。住就是執著,執著一切法,像前面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一切諸相歸納起來不外乎這四相,這四相就是一切諸相的歸納。 相是千變萬化的,但是它的本體不變。佛就是教我們找到那個永遠不變的,所謂證得,證得永遠不變的,對於千變萬化的幻相你就能做主宰,做主宰就是我們常講你就得自在了。凡夫迷失了自性,在一切幻相裡面不得自在,為境所轉,這個生活就苦不堪言。 7、以如來為學習對象,如來又怎麼能在身體被支解時,疼痛不堪還不生嗔恨呢? "四大元無主,五陰本來空,將頭臨白刃,猶似斬春風。"這是因冤獄而被處死刑的祖師,臨刑前留下的詩偈。正好說明修行者已悟透四大皆空,五陰無我的深義。 雖然正進行著忍辱的修行,心中卻不著忍辱的相,這正是經文中"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所蘊含的深意 日本白隱禪師為少女養小孩不爭辯也是一種修行 8、釋迦牟尼佛為了救五百商人,起大悲心去殺一惡人。 「以大悲心而行權巧方便」——在某些特殊情況下,行為本身可能看似不善(如殺生),但如果動機是完全無私、利益眾生,則仍屬於大善。 「無住生心」的實踐——這與你前面提到的「無住生心」相應。真正的慈悲並非執著於形式上的善惡,而是基於智慧與慈悲作出最合適的選擇。 「發大願,行大行」——菩薩道強調「捨己利他」,必要時甚至願意承擔罪業,只為救度眾生,這正是大乘佛教的精神 9、 王安石張居正 王安石的變法過於理想化,未能妥善處理政治鬥爭,而張居正則更務實,但手段過於強硬,導致反彈劇烈。 兩者的改革雖然短期內有成效,但最終都因政治鬥爭、既得利益者反對、執行困難等問題而失敗,為後世提供了重要的歷史借鑒 食古不化的六部狀元,一無是處 諸葛亮與司馬懿 送肚兜 忍字大將軍不當一回事 相由心生 死讀兵法的趙括 長平之役死40萬人 相由心生是一個漢語詞語,見於無常經、《尊婆須蜜菩薩所集論》《蘇平仲文集》等若干古籍,一說意指內心所想影響對外在事物的看法 世俗締世間法是橋梁 佛是一座山 樂山大佛 妙音菩薩品佛百萬由旬(1由旬20公里) 不為對待關係所拘 數量大小高低 不為科學框架所拘 武術劍術 朱銘藝術 張大千長江萬里圖以拖把作畫,氣勢萬千 古德云:「未成佛道,先結人緣」,菩薩以大慈悲心,廣學多聞,修持四攝法、六波羅蜜等菩薩行門,在利他中完成自利。恆順眾生,並不是隨順眾生的習氣,而是用智慧和慈悲與眾生結善緣 … 10、金剛經說什麼9 相由心生,解鈴還需繫鈴人。無住生心,走出來自有一片天地。 佛法不離世間覺 先好好做人度眾生再成佛 要成佛門龍象,先作眾生馬牛 法華經 化城喩 華嚴經 善財童子53參 聖嚴師父講佛法王鼎鈞聴得懂 法華經 法說 因緣說 譬喻說 旁徵博引 從文字船若到實相般若 佛法無邊誓願學 心平何勞持戒,但心不平就要持戒 方便是善巧,不是隨便 法華三干部,曹溪一句亡 無住,並不是什麼都不要。「住」是指攀緣、想念、執著。想到過去,這念心就住於過去;想到未來,這念心就住於未來。於六塵境界中,住塵而生心,於人我是非中,分別而計度,稱為妄心。有所住著,就有生滅,生滅即是夢幻泡影。而無住心,就是心無所住,這念心不攀緣、不執著,如如不動,此即是定。所謂「青山本不動,白雲任去來」 凡夫無始劫來習氣使然,妄執身心二相為實有,產生我、法二執 在每個當下面對一切人、事、物,都能「無所住」──不生分別、不起執著,也就沒有喜歡、討厭、想要、排斥……,而「生其心」──自然而然地能以清明無染的智慧心,為所當為、言所當言。
March 23, 2025
人生禪54般若法華23 從生活說空5 點燈 無我度人 走出同溫層 1、 -燈能照千古暗 一經能化三世業,一燈能照千古暗 塵盡光生,照亮山河萬朵 放下我見 放下本位主義 (1、什麼是「度」?比喻過河,我們坐小船從此岸度到彼岸。「度」與 「渡」是一個意思。 a此岸是生死、輪迴、煩惱。我們要從此岸,度到 諸佛菩薩永遠沒有生死、輪迴,真正自在快樂的彼岸。 b人生的過關 廣欽老和尚:" 度眾生 "真不容易 ; 我們把慈悲心發出去,他要肯接受,才會受我們度 ; 他不接受,就無法度 !所以一切要自自然然的,要他看到我們歡喜 。 度眾生要隨緣而化 , 慈悲為懷,度眾生是順其自然的,所以這個 " 緣 " 就很重要了 !所以佛渡有緣人,不能強求?,時機不成熟你講的話對方當成馬爾東風,有聽沒有到,那是沒有效果的,那只要時機成熟因縁俱足那就水到渠成了。 六祖講「迷時師度」:迷的時候,就要師父來度徒弟。「悟時自度」,你要明白了之後呢,就要自度。所以佛度眾生,在眾生迷的時候,佛度眾生!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發心度人,自我的執著、私心就漸漸破除,所以妄心自然降伏。度一切眾生,直到都解脫為止;隨緣度化,亦不須刻意攀緣,實際上還是眾生自度。 無我度人,不是幫另一個人承擔生命,或者替他完成一切,而是激發他的潛力,讓他在自己的人生當中、事業當中、修行當中,關關難過關關過 佛教有很好的資源,如文學、藝術、音樂,都可以成為度眾的因緣,可是過去一直很少有人應用,只知強調無常、無我 開示悟入佛知見 2、學校 實戰小老大含淚 佛性展現 避說教 媳婦想殺婆婆,毒藥是營養劑 濟公救上吊者 點燈度人 未必到度生死但人生不卡關 法華經 父詐死要兒吃藥《如來壽量品第十六》醫子喻 3、 未開悟前,我以為我在度眾生。 開悟以後,才發現是眾生在度我。 每次行善,我以為我是在幫助別人, 直到後來,發現是別人在幫助我。 原諒那些傷害你的人, 他們冒著下地獄的危險來成就您,所以諒解並用慈悲心去祝福他們。因為即便過錯是別人的,業障一定是自己的。 — 密勒日巴 家庭 因材施教藥草喩 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緣 很多人會羨慕別人,或者和別人比較,進而產生煩惱。 殊不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緣。不要隨便比較,更不要輕易評價別人。 來到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帶著不同的業力來的。 因此感召到的環境,人群都不同。是貧是富,是壽是夭,是窮是通,都不同。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福德因緣,有不同的選擇,所經歷的痛苦和快樂也是由自己去體會,不需要他人的插手。 自己的路,想怎麼走就怎麼走,別人說什麼並不重要,圈子和思想不同的人,不必多費口舌和精力,因為實在不值得。 03《莊子》有云: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每個人的路並不一樣,凡事不要輕易下結論,也不要隨意評價別人。 你也不必活在別人的評價中,因為你活著不是為了取悅別人 佛門僧人說在污泥中,長出清潔的蓮花,你們只可采妙蓮之潔淨,絕不可取污泥之渾濁。 達摩:不變隨緣,隨緣不變,污泥能生蓮,也是好泥土。 沒好沒壞,因人而異。 隨緣不變,不變隨緣!污泥能生蓮,也是好泥土。 一切隨緣不要執著,普通人隨緣即變,得道者隨緣不變。 美國兩兄弟爸爸酗酒家暴一個變好人變壞人 母女仇深 養女一世情,只換來一柱香 用chat Gpt 教育兒女 歐洲兒女不一定要成龍成鳯 中道 大方向不迷失,不誤入歧途 4、 恆順眾生談利害 孟子先作合,然後引之大道 藥師經第十一大願 第十一大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饑渴所惱,為求食故造諸惡業;得聞我名,專念受持,我當先以上妙飲食飽足其身,後以法味畢竟安樂而建立之。 眾生要先能好好活著,再談其他 佛圖澄現神通讓石勒,石虎打勝仗 跟眾生說來生上天堂,他會說現在先脫離地獄式的生活 外島禁止霸凌 慈悲不是縱容 眾生要先能好好活著,再談其他 好事多磨,壞事常成。利之所在,趨之若鶩 孫子兵法 利害二字而已 無邊眾生誓願度 無邊法門誓願學 5、讀佛經修行到驕傲自滿,吾我貢高,人一驕傲就不會進步了。如法華經5000人離席 所以避免把自己當成神 迷失而作姦犯科騙財騙色甚至鬧出人命,所以要 早課晚課的心靈SPA 修行無法速成,每人各有一片天地
January 19, 2025
摘要 佛法說因果,種豆得豆,種瓠不可能得水密桃。想要好的收穫就要好好的耕耘。想要更好的生活就要好好努力。佛教的因果律是通看三世 而業左右了人生的窮通禍福,因此我們的每一個舉心動念,可以說都是在創造自己的命運, 我們不必依賴算命、看相、卜卦、求籤、擲筊來決定自己的前途與未來,自己的身心行為就 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宿命論的想法是,一切早已成定局,不要奢望能改變任何事情;但因果論,就是因為相信“有因必定有果”,所以了解現在的狀態,是因以前或過去世所做而造成,而接受現在或今生的狀態;除此之外,也相信現在所做,可以改變未來,所以會在當下努力付出。也就是說,宿命論是消極的、被動的、無法改變的;因果論卻是積極的、主動的、可以改變的。 淨空法師40餘年學佛歷程便是明證。原章嘉大師所說只有45歲壽命的命運開始轉變,得到大福報、大智慧,得到健康、長壽,正是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的果報。明朝人袁了凡,以其一生的實踐,驗證了因果報應、命自我立、命由我造的真諦。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