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擊工作室,保存台灣演奏家最美好的時刻。 透過藝術家與藝術行政者的對話,藉由數位錄音前製與後製鍊萃人類最寶貴的無形文化資產—音樂,紀錄演奏的當下與所帶來的永恆感動。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 target="_blank">SoundOn</a>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10/3/2024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October 27, 2024
張雅淳 出生於台北,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電影學系,於2014年開始從事表演與創作。自小就受父母影響,喜愛台語歌謠與歌仔戲,並對世界民謠與音樂充滿興趣。曾學習南管、唸歌,師從唸歌國寶楊秀卿。作品以月琴民謠與新創唸歌為主。月琴民謠作品以旅行與生活中的感觸見聞為題材,觀察與體悟人生,化為歌謠。2017年為電影《血觀音》主題曲〈滿樹翠碧〉作詞、線上遊戲《打鬼》片尾曲〈星月無邊〉作詞人,作品〈開往花蓮的火車〉入選2019南面而歌、〈偷食魚〉入選公視台語台2023年「咱的歌:台語囡仔歌」。2020年發行首張專輯《我住在一個島上》。近年來致力於新創唸歌本的創作,希望帶大家一同進入生動感人的唸歌世界。新創唸歌作品有:《老仙婆遊天庭》、《陳年年玄遇記:大稻埕霞海城隍廟篇》、《陳年年玄遇記:新莊地藏庵篇》、《忠心伴姐小金珠》等。 ▲樂曲介紹《老仙婆遊天庭》 人間有一位老阿婆,一生中唸歌勸世,廣收學生,其功勞也感動了上天。老阿婆過世後, 天上的瑤池金母就派一位仙女來接老阿婆去到天上,參與蟠桃會來唸歌同樂。老阿婆一路上跟著仙女經過各種難關,包括南天門前齊天大聖的考驗,並和仙女趣味鬥嘴,最後終於來到宴會廳,被一位聰明伶俐的小仙女領進門。最後老阿婆遊歷了蟠桃會的盛況,並在金母面前獻唱,得到金母娘娘與眾仙的讚許,可以許下自己的心願,老阿婆許願祝福了自己的親友與學生,並許願祝福臺灣。 「唸歌」是臺灣傳統表演藝術,以月琴等樂器伴奏彈唱,將精彩故事以音聲ㄎ展現給聽眾。其中「口白歌仔」為唸歌國寶楊秀卿所開創,以一人一琴就扮演不同的角色,展開情節。曲調的使用上也不拘傳統,不只有江湖調、七字仔等歌仔調,也靈活使用流行歌謠曲調。這本《老仙婆遊天庭》為楊秀卿弟子張雅淳所創作,除了承襲以上特點,也使用自己創作的曲調加入唸歌中。 本篇唸歌為《老仙婆遊天庭》為選段,展現老阿婆的機智和樂觀,以及唸歌以聲音及音樂表現故事的趣味。且聽這位走江湖多年的老阿婆,到了天庭度過那些難關,又會發生什麼趣事吧。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October 25, 2024
劉聖文/大提琴 大提琴家劉聖文博士,在台灣接受基礎音樂教育,七歲由阮惠玫老師啟蒙鋼琴,先後師事周靜孜、卓甫見、阮琬瓔、董學渝、陳郁秀老師;八歲開始學大提琴,師承饒大鷗及林秀三老師。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琵琶地音樂院(Peabody Institute of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取得鋼琴與大提琴雙主修學士學位,鋼琴師事Lillian Freundlich及Yoheved Kaplinsky,並於2000年獲頒音樂藝術博士,為該校百年來第一位台灣籍大提琴博士,師事美國著名大提琴家、柴可夫斯基大賽銀牌得主Stephen Kates教授。旅美期間四度受邀與舊金山市民交響樂團合作協奏曲,返國後除每年舉辦獨奏會,亦曾與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弦樂團及交響樂團演出協奏曲。 現任教於國立台灣藝術大學音樂系,及中正高中、新北高中、新店高中,南門國中音樂班,並擔任音契合唱管絃樂團大提琴首席,音契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以及音樂密契人聲室內樂集音樂總監。在繁忙的教學與演出行程之外,近年時常受邀擔任國內各級音樂比賽評審,亦四度受邀擔任澳門青年音樂比賽評審。並多次應邀至波蘭與韓國,擔任Euro Music Academy and Festival教授與演出。 ▲樂曲介紹 巴赫: D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BWV 1008 J. S. Back: Cello Suite No. 2 in D Minor, BWV 1008 前奏曲 Prelude, 薩拉邦德Sarabande 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創作年代約在1717-1723年間,當時他在柯登(Cothën)擔任宮廷樂長,正逢世俗器樂音樂的旺盛創作期。為大提琴獨奏寫曲,巴赫並非第一人,但能在單一旋律線條中,展現出三、四個聲部的複音音樂,並以組曲形式來完美整合,確是創舉。這六首組曲在面世後,經歷了一百多年乏人問津的時光,人們對「沒有鋼琴伴奏的大提琴」是否能獨挑大樑十分存疑,直至二十世紀初在大提琴泰斗卡薩爾斯的推廣下,才奠定如今的地位。 D小調組曲的前奏曲(Prelude)以D小調三和弦的三個音展開,緩慢流動的旋律卻因些許不諧和音程而造成衝突感,張力一波一波堆疊至樂曲2/3處,突然嘎然而止,其後經歷漫長的和聲解決,以五個強而有力的和弦結束樂曲。莊重而緩慢的撒拉邦德(Sarabande),起源於西班牙,原為狂野熱情的舞蹈,被十五世紀保守的西班牙政府列為禁曲;後在中美洲復活,再傳回歐洲時竟搖身一變成緩慢的三拍舞曲,重音在第二拍為最鮮明的特色。此處,在音域寬廣的緩慢吟唱中,D小調的特質更加添了惆悵以及牽扯的張力,令人低迴不已。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October 3, 2024
▲ 陳昱蓉 簡介 琵琶|陳昱蓉 青年琵琶演奏家,現為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跨域表演藝術研究所博士生。琵琶 師事賴秀綢、王明璽老師,由盧梅端老師啟蒙,多次受大陸琵琶名家王范地、李 光祖、章紅豔、陳音、趙潔、蘭維薇老師等個別指導。 多次參加世界各地音樂節交流演出,擔任專案召集人,近年積極的參與跨域 演出以及學術研究,與臺灣職業、非職業樂團曾進行多次的協奏合作,多次舉辦 個人獨奏會,擁有豐富的舞台經驗。 陳氏在舞台上獨具魅力,台風穩健,演奏風格熱情;除了在琵琶演奏不斷的 琢磨外,也擁有豐富樂團合奏與絲竹室內樂的經驗,同時陳氏也致力於教學與樂 團行政事務,規劃執行多屆的竹塹國樂節系列演出;現為新竹青年國樂團團長。 ▲樂曲介紹《思春》 摘自南派《武林逸韻》中,《思春》、《昭君怨》、《傍妝臺》、《懶畫眉》,皆是六十八版的文曲,可單獨演奏,也可組合成套。組合成套演奏時,習慣上常把第一曲的曲名作為這首套曲的標題,本曲亦是如此。《武林逸韻》初見於1819年出版的由華秋萍、華子同編著的《琵琶譜》中(後人稱之為《華氏譜》)武林為現今杭州的古稱,逸為散,韻為音樂,因此武林逸韻可理解為,流傳在杭州民間的民間音樂。樂曲著重表現封建時期,擁有知識與修養的婦女,須遵守婦道,長期沒有自由自主的權力,對於心中的苦悶,只能默默忍受、偷偷暗泣,萬般無奈。 -- Hosting provided by <a href="https://www.soundon.fm/">SoundOn</a>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