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電子裁縫
三个怀揣新闻理想从大湾区远赴香港的粉领留子,已陆续光荣成为香港记者。领着换算成人民币5000的工资,一个港深每天通勤3小时,一个租着1w的房租月月光,一个住在父母家苟且度日...这样的生活,我不疯谁疯? 在这里,你可以收听到港漂的真实发疯日记,港深最新中央情报,生活吐槽碎碎念以及新闻行业你不知道的二三事。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9/2/2024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March 7, 2025
<p>承接上期,居住、饮食、社交、工作、感情……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对香港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怨气」。<strong>这期我们就来聊聊,为什么人人向往的国际大都市,我们却生活得如此艰辛?</strong>(详情请看下方timeline)</p><p>蔻蔻:「香港对我来说,就是高中寄宿学校,周末才能回家休息两天。」</p><p>西西:「我一直想养一只小猫,但我在香港时至今日也无法安定下来,我不敢把另一个小生命领回家。」</p><p>Daniel:「从香港一搬到深圳,我整个人一下就好起来了!」</p><p>ii:「深圳常坐的那条地铁线路是港铁承包的,我每天上下班走在那,都会恍惚一阵。我并没有完全放弃掉香港的那部分经历,就像我依旧无意识地维持着准点下班的原则。」</p><p>我们在香港好像说不出最难过的时刻,难过一直是进行时,是埋在心里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p><p>但这座城市培养的习惯,改变了我们性格的那些部分,永远成为了留在了我们身上的烙印,我们因而成为更完整的自己。尽管诸多不满,但十分有幸,也十分感激,能有机会生活在这个国际视野和国内文化相互交融的城市。</p><p><strong>在香港的生活,我形容为一个逗号,也许有人是大逗号,有人是小逗号,但就先「逗」着吧!</strong></p><p>(Ps:其中谈到的香港印象、香港local印象均为我们在港近三年个人经历和感受,并未有上升群体的嫌疑。)</p><p><strong>这期节目你将听到:</strong></p><p>00:59香港报社晚上11点才下班?只有英国朋友能聊上天</p><p>03:02入职才发现是大小周?香港的职场环境并不都那么友善!</p><p>04:14 怨气笼罩我,上班叹气被领导问,大气也不敢喘了</p><p>07:54香港就是个小重庆!在香港走一公里消耗的精力,和在深圳完全不一样。</p><p>10:47 两平米的房间,完全不隔音、下床就到门口</p><p>12:13香港真的是美食之都吗?香港同事直言:吃午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而不是享受美食。麦记、谭仔、大家乐,大家吃够了吗?</p><p>20:16我们在香港每天都在吃什么?深圳带回来的剩饭成为珍品</p><p>28:17 香港人为什么那么喜欢日本?「一个压抑的城市喜欢另一个更压抑的国家。」</p><p>33:25 刷社交软件只因是内地人就被香港人ban掉?sorry,我也会ban香港local!大概我们有生殖隔离吧?</p><p>36:41香港女同事直言香港男生「软弱」,蔻蔻出差遇到香港男生大半夜跟女友吵架在旅馆捶墙,这真是30+男生干得出来的事吗?</p><p>40:56 香港男生,精致利己?自我?有边界感?无法建立亲密关系?跟他们30+还在与父母住有关吗?</p><p>52:31 公司不认香港假条,装病去诊所开假条也太真实了吧?内地的叮当买药到香港是公立医院急诊排队4小时起步</p><p>57:38为什么读书时候的香港跟工作后的香港是两个香港?</p><p>60:17 香港给我们的性格带来了什么改变?不judge是重要美德!电梯左行右立、不坐地铁关爱座、严格排巴士队伍,成了我们自然而然的习惯。</p><p>64:05 在香港当记者的便利度比内地高的不只一点!再次感叹,香港就是个摩尔庄园啊</p><p>72:16 虽然我们有许多不满,但如果要列出离开香港和留在香港的理由,我想前者无法说服我</p><p>🎤主播:蔻蔻/西西/Daniel</p><p>🎵BGM:walking on the sidewalk</p>
March 4, 2025
<p>「我会说它像我人生中的一个尝试,它不是我在现在的人生中可以安定下来的时刻,就像轨道之外的一个分支,探出去试一试,但好像总有一天要回到这个轨道上来。」</p><p>——以上是刚刚从香港记者圈工作一年后光荣退役,回到深圳工作生活的新嘉宾ii对香港生活的看法。</p><p>02:04在恋爱工作双失意的MLA演唱会那天晚上,ii打开了boss直聘,「当时觉得我在香港最后的羁绊一下子全部消失掉了,那天下定了决心,香港没有什么值得留恋的了。」</p><p>多多少少,我们都怀有这样的心情,在香港这个看似繁华得体的大都市漂着,内心却一刻也未曾安定。<strong>我们与这个城市有着不可消弭的隔阂。</strong></p><p>17:18要等四年半才能拿到永居的蔻蔻:「在深圳或内地谈恋爱的可能性大很多,在香港我觉得我要孤独终老了。」</p><p><strong>但香港永居、旅游护照、更大的就业市场、看起来更可观的工资、更work life balance的职场、更好的工作福利、更多好好做记者的可能性……这些让我们几个意志力不坚决的人,在香港踟蹰不决。</strong></p><p>23:47西西为此发明了驴理论:「我经常感觉拿永居和续签,好像拴在胡驴前面的胡萝卜,它一直吊在你前面,但就算驴吃到了胡萝卜,又能怎样呢?」</p><p><strong>香港狭窄的空间和昂贵的生活成本让我们身心疲惫——</strong></p><p>06:51曾住在香港劏房的ii:「我第一天把深圳的家打扫完的时候,我打电话给妈妈说:哇!原来从家的一段走到另一端要那么久。以前在香港,把房间拖完,我的拖把还没干透。」</p><p>19:21回到深圳热衷点外卖的蔻蔻:「冬天,深圳的家马桶冰冰冷冷的,我马上外卖下单了一个毛茸茸的马桶圈,真的好舒服。如果在香港,可能还要思考哪个杂货店有得卖,买一个几十块的马桶圈,或者在网上买,等一周才到。」</p><p>30:42港深通勤3h的Daniel说:「很多大城市的打工人通勤也要两个小时以上,我觉得这并不是很让我承受不了的事情。舒舒服服坐在深圳房子的电脑跟前,是给我的缓冲和安慰。」</p><p><strong>Ps:本期为上期,下期更精彩!会讨论更多我们「讨厌」香港的原因,以及香港在我们身上留下的印记。</strong></p><p>🎤主播:蔻蔻/西西/Daniel</p><p>🎵BGM:grass harvest</p>
February 5, 2025
<p><img src="https://image.xyzcdn.net/FuRjT1sffmzinSZyX8ai0pGVyhSC.jpg"/></p><p>新年第一天返工,是不是有上班焦虑了!如果我说,香港已经年后上班第三天了,是不是心里又平衡、舒服了些!、</p><p>这期我们邀请到返场嘉宾「cc老师」,来聊聊z世代的焦虑问题。</p><p>处在25岁左右这个年龄段,我们正面临各种各样的焦虑问题。比如蔻蔻就有特殊的「12月焦虑」,在面对年终节点,她选择用「社交」来屏蔽焦虑;cc则会因朋友圈的同龄人晒娃,而产生「年龄焦虑」,觉得自己的人生阶段是不是落后于传统意义上的人生节点;Daniel作为全场唯一的母胎单身人士,被家长下达无数次恋爱指令,导致「情感焦虑」;卡姐则是有严重的「工作焦虑」,导致「抗压能力」急速下滑,一点就爆!</p><p>我们这一代深受社交媒体影响,似乎活在了一个充斥着「网络霸凌」的环境,无论是精装朋友圈,还是各种大数据的精准推送,很难逃脱这个网络竞技场;社交媒体似乎也让我们变得更加孤独,开始寻找ai、纸片人满足我们对现实的幻想。</p><p>节目的结尾,我们试图回想,上一次感到幸福的时刻,有点像鸡汤,但确实如此,我们的生活就像是一张网,由这些小幸福编织起来,能够在焦虑、困惑、烦恼的时候,把我们接住。</p><p>Anyway,希望听到最后的大家,都能拥有一整年的幸福~</p><p><strong>这期节目你将听到:</strong></p><p>00:35 蔻姐小众的「十二月焦虑」到底是啥?</p><p>03:08 母单丹老师被父母催恋爱「谈个男的都行」?</p><p>04:25 抗压力极差的卡姐工作被取消崩溃大哭两小时</p><p>06:15 香港調查:Z世代(18-27岁)焦虑、压力、抑郁最多 是「吃太饱了」吗?</p><p>07:30 旧世代和新世代精神状态为何差距如此大?</p><p>09:58 有没有发现长辈永远外耗他人 从不内耗自己 ?</p><p>16:05 上一辈来深圳挖金 这一辈来深圳吃土</p><p>17:34 我们活得像小孩是否因为社会没有让权?</p><p>19:24 社交媒体中逃也逃不掉的同辈压力 我们被大数据霸凌了!</p><p>27:00 孤独的一代 我们是不是只能与AI为伴了?</p><p>31:26 还记得上一次感到幸福的时刻吗?</p><p>🎤主播:蔻蔻/卡姐/Daniel</p><p>🎵BGM:The des Alizes</p>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