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教育廣播電臺
.主持人:妞可 從教育層面扎根,培養具有公民素養及具思辨能力懂得批判性思考的國民,節目選擇校園中與學生及教師切身相關的法治內容加以探討,使學生,及家長、老師,加強瞭解具重要性、影響性或值得學習之法治教育資訊,傳達提供正確有用的法治教育內容。超級公民GO節目於每週六 15:05-16:00為您播出。
Language
🇨🇳
Publishing Since
2/14/2018
Email Addresses
1 available
Phone Numbers
0 available
April 19, 2025
.邀訪來賓:財團法人台北市婦女救援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執行長 杜瑛秋 每年 4 月 20 日是教育部訂定的「性別平等教育日」,源於25年前葉永鋕事件。 2004年正式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其中的一項條文:「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 我們的節目也在今年分享過有關臺灣性別平等教育與「月經教育」。性別平等教育不只是談性別認同或生理差異,更是提醒我們看見社會中因性別、角色與權力不對等所產生的壓迫與傷害。家庭暴力就是家庭權力關係最殘酷的延伸。它可能發生在任何家庭裡,不分性別、不分階層。而當暴力沒有被正視,沒有被制止,它就可能一代一代複製下去。 今天在節目中我們可以聽到: 一、「性別平等教育日」的由來 二、2025年1月25日媒體報導,台鐵列車上發生一件男子拉扯女子,試圖將女子拉下車並搶奪其行李的事件,新聞中這位先生不斷強調「這是我老婆」,也不擔心民眾報警,影片中先生拉扯這樣的舉動不算家暴嗎?為什麼先生這麼有恃無恐? 三、許多人對於受暴婦女的處境無法諒解,認為你被打還不走是活該! 為什麼受害人不選擇離開? 四、發生暴力事件的時候,求救方式有哪些?我們(第三方)可以做什麼? 五、在你還沒有準備好離開時,可以先做甚麼? 教育部將4月20日訂為「性別平等教育日」引導學校在學習環境、校園性侵害、性騷擾及性霸凌各面向建構性別友善環境,擴及至家庭及社會。希望透過本集節目,大家可以更重視性別平等實踐。 如果發現路上有人對對方有實施暴力的可能,甚至有攻擊行為,一定要撥打 110 讓警察介入,保障安全,也阻止暴力的發生。 如果有相關的問題,也可以撥打24小時保護專線「113婦幼保護專線」進行諮詢,任何人遭受到家庭暴力或性侵害等人身安全的威脅,都可以向「113」求助。
April 12, 2025
.邀訪來賓: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板橋分局審核員 曾瑞媛 每年5月所得稅申報期,正是詐騙集團出沒高峰,不少家長收到「國稅局退稅簡訊」、「補稅通知」,甚至假冒政府網站的釣魚信件,連學生都成為目標!稅務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說可能會認為跟自身不相關,但112年1月1日起,民法成年年齡下修至18歳,成年了要負擔的納稅義務你有了解嗎!今天我們透過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板橋分局,來進行一場學生也能簡單入門的稅務課程! 今天在節目中我們可以聽到: 一、什麼是「稅」?為什麼要繳「稅」呢?我們日常生活繳的稅收怎麼用在公共建設或社會服務上? 二、「稅」是誰在徵收的?什麼是「國稅」?什麼是「地方稅」? 三、5月是所得稅的申報期,我們常常聽到的報稅(所得稅)是什麼?誰需要申報?申報資格如何判斷?如果年收入不到課稅門檻,可以直接不報稅嗎? 還是需要做甚麼動作讓政府知道我不用繳稅? 四、很多人會覺得「我沒賺很多錢應該不用報稅吧?」或是「還在唸書的學生應該不用報稅吧?」,我要怎麼知道我甚麼時候要報稅,政府會在我畢業後主動通知我嗎? 五、我自己都不清楚去年所得有多少了,國稅局上面的所得資料都會是正確的嗎? 六、現在好像很多人用手機報稅,今年所得稅申報管道有哪些? 七、很多人說他們有收過一張「稅額試算通知書」,我好像沒有收到過,我都是在網路上面報稅,誰會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收到之後要確認什麼內容? 若是沒有收到「稅額試算通知書」?有沒有更簡便的報稅方法? 八、坊間有在流傳「分戶申報」? 甚麼是「分戶申報」? 九、今年有沒有什麼新修正的扣除額資訊可以提供給民眾參考? 十、「自以為沒事」結果錯過申報或填錯申報資料,可以怎麼補救?會不會被罰款? 十一、要怎麼知道我有沒有欠稅,怎麼查詢?國稅局會主動通知嗎?會有罰款嗎? 十二、甚麼是「禁止處分」?「禁止處分」對民眾來說會有甚麼影響? 十三、正確的退稅方式是什麼?國稅局/稅捐處退稅方式為何? 如何確認我的退稅資料? 身為超級公民的我們,如過碰到稅務相關疑問時,可以如何尋求幫助? 稅務問題,可以撥打 0800-000321 免付費服務電話洽詢,或持身分證等資料至所屬稅務機關臨櫃諮詢。
April 5, 2025
.邀訪來賓:家扶基金會台北青角主任 張如萱 一、什麼是《兒童權利公約》? 二、「兒童」需要有什麼「權利」! 三、台灣如何推動兒童保護工作? 四、《兒童權利公約》的核心概念是什麼? 五、 有了《兒童權利公約》之後,兒童還會遇到什麼樣的困境呢? 六、怎麼觀察兒童散發的信息? 怎麼及早發現、幫助需要的兒童及少年?
Pod Engine is not affiliated with, endorsed by, or officially connected with any of the podcasts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We operate independently as a podcast discovery and analytics service.
All podcast artwork, thumbnails, and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age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and are protected by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This includes, but is not limited to, podcast cover art, episode artwork, show descriptions, episode titles, transcripts, audio snippets, and any other content originating from the podcast creators or their licensors.
We display this content under fair use principles and/or implied license for the purpose of podcast discovery, information, and commentary. We make no claim of ownership over any podcast content, artwork, or related materials shown on this platform. All trademarks, service marks, and trade names are the property of their respective owners.
While we strive to ensure all content usage is properly authorized, if you are a rights holder and believe your content is being used inappropriately or without proper authorization,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email protected] for prompt review and appropriate action, which may include content removal or proper attribution.
By accessing and using this platform, you acknowledge and agree to respect all applicable copyright laws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of content owners. Any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distribution, or commercial use of the content displayed on this plat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